兰亭数字:让虚拟成就现实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虚拟现实,兰亭数字
  • 发布时间:2016-11-01 14:42

  今年夏日的韩国釜山,在首届亚洲新媒体电影节上,一家来自国内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以下简称VR)公司兰亭数字(Letin VR)获得了最佳VR短片奖。获奖的VR短片名为《活到最后》,这四个字不仅是这部悬疑短片的剧情的概括,也是当前国内虚拟现实从业者发自内心的呼喊。

  很多国内VR创业者来说,今年的VR行业是一个风云诡谲、瞬息万变的战场。但对于VR更远的未来,似乎人人又都充满了信心。对于当下VR产业的大热,清醒的人会认为这是技术来带的红利。然而这种红利毕竟不会成为行业中的常态。国内的VR企业正在梦想变为现实的筚路蓝缕中寻求柳暗花明。

  虽说今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但在两三年前,VR的相关应用已经让很多人跃跃欲试。谈到正当红的虚拟现实,人们总是首先联想到各种酷炫的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等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设备。这些都属于VR硬件的范畴。在 VR设备几大巨头Oculus VR、宏达(HTC)、索尼(Sony)和三星(Samsung)逐鹿天下的今天,其他中小型的虚拟现实硬件创业公司难以分得一杯羹。国内的VR硬件厂商,如大鹏、蚁视和暴风等创业维艰,目前还很难看清这些国内厂商是否能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

  对应VR设备的设计制造,软件也是VR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国内VR软件创业者来说,四海之外强敌环伺。谷歌(Google)和微软(Microsoft)自不必说,其他成熟且专业的工具软件开发商优美缔(Unity)、维尔福(Valve)、Otoy也纷纷加入了VR大军。国内虚拟现实软件研发者很难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VR平台又是VR行业中的另一种存在。VR的应用商店和社交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Oculus VR、VRIDEO、NEXT GALAXY背后都有网络和科技巨头的支撑。国内涉足VR平台的暴风和乐视,本身就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创业公司并不适合跳进这个烧钱烧资源的火炉。

  除了VR硬件、软件和平台,内容生产是VR产业生态中的另一方面。兰亭数字的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运营官)庄继顺在创业之初对VR产业的硬件、软件和内容生产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之后,发现在全球市场中,国内的企业在硬件方面上难以和索尼、三星和苹果这样的重量级选手抗衡,软件方面也难以击败谷歌和微软,搭建VR平台更不是给创业公司的选项。选择从事VR内容生产,在客观上可以规避与国外硬件和软件巨头火拼的景象。因此,他决定在VR内容生产领域施展拳脚。

  事实上,VR内容也包括更细致的分类,游戏和视频都是VR内容中的细分领域。相比于视频,从游戏的建模、动态捕捉、美术动画和电脑特效方面来看,传统游戏厂商如果转型VR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便利条件。传统游戏厂商只需要探索新的引擎和交互方式就能踏上VR游戏的轨道。因此,国内的初创公司很难在这个领域占有后发优势。

  相比于VR游戏,VR视频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对于传统的影视制作来说,如果转向VR视频生产,VR视频从采集端到制作端,再到导演逻辑、镜头语言,全是颠覆性的。这无异于将以前的很多经验推倒重来。另外,相对于VR游戏来说, VR视频的制作所表现出本土性更明显。国内VR视频生产的先行者或许因为这些原因,将视频制作作为团队介入VR产业的切入点。

  在2014年下半年,包括庄继顺在内的最早一批国内最早一批通过Oculus开发者版本真正接触到VR的人,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这些隐藏在VR狂潮背后的游戏规则需要国内创业者们自己摸索。

  敏锐洞察力让选择深耕VR内容国内厂商走上了一条目前看来比较明智的道路。根据当前的统计,全球前160名的游戏厂商95%都开始进军VR游戏,而全球排名靠前的影视企业无一不在投资VR视频。但这些投身于VR视频的传统影视厂商发现自己之前几十年得心应手的技术、逻辑、思维和流程都会成为VR影视的掣肘,而非助力。

  在国内VR企业中,兰亭数字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企业。作为一个VR内容生产商,除了必备的导演编剧、影视制作人员之外,公司还有自己的硬件工程师和交互程序员。这是因为在当下VR技术爆发的时代,VR行业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须跟上时代。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每一步都需要与VR软硬件有很好的贴合。一个VR内容生产商也必须是一个多面手。如果在软硬件或内容制作中只侧重某一点,团队很难保证有高质量内容的作品。所以说,VR视频内容的生产不同于传统的影视制作。

  从作品来看,他们也正在不断进行着探索。从制作门槛较低的短片,到对技术和资金要求更高的微电影和MV,还有时下火热的综艺节目和直播,都能看到VR视频创作团队的努力。

  不过,当前的国内VR视频生产商总会觉得周身仍然笼罩着来自四面八方寒意。

  首先,VR视频的变现渠道目前并不清晰。VR视频没有专门的院线,国内少数几个平台也远没有成熟,VR视频制作商难以通过成熟的渠道发售自己的作品。根据大部分VR视频制作商的经验,目前每一部VR视频的获利难以覆盖每分钟十几万人民币起跳的制作成本。国内出品的VR短片,版权费很少能够达到一百万元人民币。

  其次,VR用户群范围并不明确。行业还没培养出成熟的用户群体,目前VR视频的观看基本上只是自发的行为。对于VR视频的受众,人们难以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侧写。所以,如何制作符合目标受众口味的VR视频,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个问题还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

  再次,国内现阶段的VR用户的规模难以支撑行业发展。由于VR设备仍然很昂贵,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VR头盔、VR眼镜阻挡了大部分愿意尝鲜的受众。相关技术的发展短期能还不能让VR设备降低太多成本。很多潜在的VR用户还在观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缺少为VR视频买单的人,对于国内VR企业,尤其是一些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利空。

  另外,对于VR视频制作来说,仍然存在技术制约。其中最大的短板是专业输入设备尚未成熟,这给VR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VR视频拍摄团队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和硬件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反复琢磨拍摄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VR产业,庄继顺等从业者有着自己的预言。他大胆地推测,很可能就在今年的下半年,VR行业将进行第一轮大规模洗牌。在这期间,大量VR企业或资金链断裂,或面临倒闭清算。究其原因,是因为VR行业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而企业在后期、硬件、平台,以及研发和市场教育中投入的沉没成本巨大。同时,传统的科技、内容巨头全部大规模进军VR行业,挤压众多中小规模VR公司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看,现在考验VR创业公司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运营能力等,大换血的时代似乎就要到来了。目前的VR行业是技术先行的局面,相对于有众多科技巨头作为后盾的VR软硬件厂商,VR内容在整个VR生态中是一个短板。

  VR产业的未来还有一些压城乌云。尚未完全成熟VR技术仍然影响着用户的体验。VR内容发展缓慢与VR的全面普及目前存在相互掣肘的状态。VR的规模化应用受限于配套设备难以企及的需求。VR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家开发的硬件和软件之间有适配的难度。VR行业被过度鼓吹,透支着产业未来的生命力。

  不过,国内的VR企业或许能在这片阴霾中看到一丝光芒。中国盛大集团参与投资的SpaceVR卫星将于明年通过猎鹰9号卫星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它将向人们展现我们所处的无限壮美的宇宙。随着这颗卫星的升空,越来越多的国内的投资人会将目光投向VR产业。

  在看见正在观赏VR视频的观众在VR头盔下露出或惊吓或惊喜的表情之时,国内的VR内容生产者们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虚拟现实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黄巍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