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门斯切:用百年收藏讲述摄影的故事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罗伯特·门斯切,摄影,故事
  • 发布时间:2017-01-04 10:38

  在摄影被发明之前,时间仿佛总是藏匿在空气中,无形地统治着生命里的一切变幻。尽管钟表可以使每一秒转换成清晰可见的数字,人们也只能用“飞逝”或“流走”来形容看不见、留不住的时光。直到1835年,第一张照相底片面世,永远不停逃逸的分分秒秒才终于在纸上露出了光影的破绽。一百五十多年来,从一开始单纯复制时间的原貌,到后来按照预先设想的创作意图捕捉时间,摄影家逐渐洞悉决定性瞬间出现的节奏,不断塑造和改变人们眼中时间的模样。回望过去,无数视觉片段连接起来,一个关于摄影的故事应运而生。

  今年秋天,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将举办一场名为《事物的影像:来自罗伯特门斯切的摄影藏品》(The shape of Things:Photographs from Robert B.Menschel)的展览,展出超过500幅具有历史意义的摄影作品。其中包括162幅博物馆理事门斯切先生的私人收藏,以及350幅由他资助所收集的照片。从摄影技术发明者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早期在巴黎拍摄的照片,到当代“冷面”摄影艺术家代表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teas Gursky)宏大的全球化景观,展览勾勒出一百五十年来摄影史的发展脉络,呈现了69名摄影家形态各异的时间影像。

  摄影故事的开端,源自于人类对大自然之美所萌生的占有欲。在英国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的福克斯.塔尔博特之所以决定研究摄影,是因为一次走访意大利的旅行。当时他携带暗箱坐在科莫湖边,对照着景物在纸上的投影作画,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模仿不出眼睛所见的景致之美。大量丰富的环境细节在漫长的素描过程中流失,塔尔博特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把纸上的光影印刻下来,“仅仅是由于光的作用,而无须艺术家的画笔协助”。1841年,他研发的“卡罗式摄影法”获得英国专利,而这里面的“卡罗”,正是希腊语中“美丽”的意思。只需要一张负片便可以无限量印制正片的“卡罗式摄影法”满足了人们以纸张为载体的交流需求,为后来更快,更廉价的名片摄影奠定了基础。

  塔尔博特早期的作品多是拍摄静物、人物特写,以及花园里的集体照。跃然纸上的时光看似自然,实际上是一场追求艺术美感的精心摆拍,当中不乏对“卡罗式摄影法”需要长时间曝光的妥协。在《事物的影像》中,塔尔博特的作品前所未有地突破了他以往的摆拍式创作,反映出巴黎酒店楼下林荫大道的样子一个站在高处观望到的,春日阳光明暗相映,马路对面屋顶林立,近处建筑有两排法式百叶窗的真实世界。照片被拍下的日期距离意大利之旅已有十年,尽管塔尔博特赴巴黎协商技术专利权未果,但他实现了最初把现实复制下来的愿望,用手术刀划开无情流淌的时间,让人得以凝视双眼囊括不全的城市生活细节。

  桑塔格曾说,“摄影史可以概括为两种迫切需要面对的斗争,一是源自美术的美化,二是讲真话”。若跳开中间的一百五十年,看向摄影故事在当下的延续,你会发现德国摄影艺术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也在追求和塔尔博特相似的真实和美。作为当代“冷面”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古尔斯基的摄影美学摒弃主观、夸张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透过巨大的影印尺寸和震撼人心的清晰度传递超然的客观现实。摄影家像在用一台显微镜引导观者观看他制作的时间切片,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萃取时间主体的DNA,用广告视觉语言里的明亮色彩为细胞核染色,有时候甚至会把几块切片拼接在一起,让观者突破自身的常规视角,看到那些不再是个体的人群,感受宏观世界里某一刻的冷峻质地。

  有人指出,古尔斯基的作品终极了摄影在绘画面前的自卑情结,将摄影艺术推到当代艺术领域更中心的位置。大众之所以知晓他,大多是因为2011年,古尔斯基用数码技术进行后期处理过的《莱茵河II》(Rhine II)以433万多美元的高价拍卖,成为世界上价格最高的摄影作品。莱茵河边原有的工厂被抹掉,几片单纯的色块幸存下来,还原了摄影家远距离观察的宏观真实,成就了一种尝试尽可能通过观看理解时空的英雄主义。可以这样说,《事物的影像》把塔尔博特和古尔斯基的作品放在同一个空间展示,并以当代摄影家嘉俐.美-威姆斯(carrle Mae Weems)的作品名称(The Shape of Thinqs)命名,对摄影史的过去和当下给予了平等的视觉注意力,每个时代的摄影家都被日新月异的摄影技术改变,而他们又同时重新发明和定义了人们眼中的摄影。

  而在门斯切先生的162幅私人藏品中,你会看到一段集中体现三位美国摄影家阿尔文·兰登·科伯恩(Alvin Langdon Coburn)、阿伦·西斯金(Aaron Siskind),及哈里·卡拉汉(Harry Cattahan)的当代抽象摄影史。在艺术界接纳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存在之前,摄影曾为了与绘画齐名饱受长达数十年的争议。二十世纪初,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的阿尔佛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titz)转型成为写实摄影的先驱,创立摄影分离派团体,主张摄影应该更多地考虑技术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独立于绘画艺术之外。他们致力于团结当时为画意摄影献身的美国摄影师,期望通过努力让大众意识到,摄影不再是绘画的陪衬。

  科伯恩和卡拉汉都是受到摄影分离派影响的摄影家。科伯恩是最早一批抽象摄影的践行者,他自制了一种可以接在镜头上的器具Vortoscope用来拍照,在画面上凸显出类似万花筒的效果。到了冷战年代,具象绘画备受冷遇,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成为时代的宠儿,西斯金和卡拉汉的抽象主义影像便开始变得广为人知。相比纪实摄影的现实揭露性,抽象摄影使摄影家更像诗人,克服了当时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摄影美学惯性。西斯金将自己眼中的那一秒压缩转化成戏剧性的象征符号,即使只是拍摄伫立于时间长河中的一片剥落的墙皮,也能以抽象的形态给人神秘的想象暗示。卡拉汉则埋头于各种抽象主义的摄影实验:拼贴、双重曝光、多重曝光、模糊化、高反差、彩色摄影……在不同规格的胶片上进行创作,全面探索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一批左右着摄影故事发展的摄影家大名也在门斯切先生的收藏中不时闪现:发明二次曝光、两底套印摄影技术的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用摄影向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致敬的赫伯特李斯特(Herbert List),以人像、花卉摄影影响整个摄影界发展的女摄影家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由于拍摄真人比例大小的玩偶而一跃成名的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以及多年来多次在展览中出现的维吉(Weegee)等等。维吉所拍摄的同性恋者(Gay Deceiver)扭转了边缘人群面对镜头时一向羞涩遮掩的刻板印象,在凝固的时间里表达了认同自我身份的骄傲。

  有趣的是,收藏家的展示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创作性。门斯切先生有选择地讲述着有关摄影的故事,向观者表达自己对摄影史的好奇心和多层次理解。藏品中的一些大师级作品,虽然知名度稍低,却对影像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让摄影成为当代艺术无法剥离的一部分,同时给其他艺术也注入了活力。例如用摄影将日常生活用品转化为静物画作的扬.格鲁佛(jan Groover),这位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女摄影家认为,只要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周遭的一切事物,像是厨房里的刀叉、瓶罐,还有蔬果,就可以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收获花样百出、最具戏剧性的静物照。又如68岁才拿起相机拍照的约翰卡普兰斯(John Cop Lans),在其艺术生涯经历了漫长的沉寂之后,把双臂置于上方,用自拍的手法记录自己衰老臃肿的背部,向观者坦诚年岁渐长的生命事实,大大颠覆了传统自拍照的概念,为自拍摄影找到立足于身体政治学的艺术身份。

  门斯切先生的《事物的影像》记录和重新阐释了一百五十多年来摄影媒介的发展和变迁,用五百多张图片演绎了一个关于摄影的故事。就像一台巨大的相机,取景框对着摄影被发明以来的时间长河,由收藏家决定哪些瞬间应该在画面里出现。在观者面前,《事物的影像》如同一张直观的历史全景照,让人看清摄影逐步成长的样子。

  (编辑:黄巍锋)

  单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