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堪忧,人人网能靠直播翻身?

  近来,关于人人网的文章隔三差五便会出现在朋友圈,行文逻辑几乎都是先回忆过去,然后分析人人网没落的原因。对于一个曾经顶着“中国版Facebook”光环并承载着无数年轻人青春回忆的互联网产品,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难免让人唏嘘。

  日渐式微的人人网

  作为国内互联网创业者的元老级人物,陈一舟相比于同时代的人显得不那么风光。和陈一舟同时代的人,马云比他大5岁,马化腾比他小两岁,雷军与他同岁,现在他们所创立的公司几乎可以左右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与之天壤之别的是,头顶“中国版Facebook”的人人网从赴美上市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今人人网背靠的人人公司的市值已经从巅峰期的70亿美元缩水为不到10亿美元。

  2005年,互联网进入以用户为主导而生成内容的Web2.0时代。此时SNS社刚刚兴起,也就是在这一年王兴创立了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校内网的初衷是为校园内的学生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交流以及举办活动等各方面的社交场景。这时的莘莘学子们首次感受到来自于SNS社交的惊喜和乐趣。

  从校内网在2009年改名为人人网开始,它便跨出了校园这个范围。人人网的愿景是“要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服务”,于是它发布了“开放平台”战略。扩大服务范围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入驻,期间有“开心网”、“糯米网”和“人人游戏”等优秀的产品被开发出来。这个时候的人人网可以说前路一片坦途。然而,开放平台的细分市场战略将人人网的“战线”拉得过长,资金短缺问题困扰着人人网。为了谋求生路,人人网的“偷菜”游戏被迫下线、糯米网被出售给百度、56视频被搜狐低价收购。

  2013年,大幅亏损的人人网发布新版手机客户端,以期“重返校园社交”。但是,已经流失大量用户的人人网几乎快淡出人们的视野。

  人人网究竟错在哪里?

  首先看产品。无论是在移动端还是PC端,铺天盖地的广告无孔不入,但产品的检索功能却备受诟病。不可置否,人人网的用户体验的确有问题,但也不至于让人无可忍受。现在拥有大量活跃用户的微博和《微信》同样存在不少的广告,然而在需求面前用户只能选择无视其缺点,产品体验差并不是主要问题。

  其次,再来看人人网的定位。从校内网到人人网,它将自己的定位从校园社区网扩展到全社会社区网,这个战略似乎也没多大问题,而转型之后的人人网也是顺风顺水了一段时间。人人网的定位转变非但没有错,还甚至是必经之路。错就错在人人网除了将定位转型之外,它的产品和运营都没有转型,这就导致了它的用户层面不仅没有扩散到全社会,连本属于它的校园用户也流失殆尽。

  说到运营,人人网的运营策略一直很糟糕。在内容运营上,它对于低俗内容的处理力度显然不及竞争者。例如当《微信》朋友圈频繁出现“集赞”和“抽签”等内容时,腾讯果断将其封杀,而人人网却无动于衷。不仅如此,人人网在用户运营方面缺乏对于原创的鼓励力度,很少培养原生内容,这让不少明星用户转移到其他平台,普通用户也随之转移。不难看出,人人网错误的运营策略才是它真正衰败的关键。

  直播不是新流量入口

  根据人人网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人人网的激活用户达到了1.62亿。2013年人人网的注册用户更是达到了空前的2.8亿。而到了2014年,人人网的月活跃用户量为4400万,到了2015年人人网并没有主动公开其用户量数据,并称该数据不会轻易对外披露。想必人人网账面上的用户数据量已经没那么好看了。

  用户流失严重的人人网寄希望于通过直播来作为开辟新流量的入口,但显然直播难以担此重任。一方面,火热的直播市场已经成为巨头主宰的领域,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不多,况且直播行业本身还未进入盈利期。即使是像陌陌和新浪微博依靠直播在衰落中崛起,也只算是少数社交平台翻身的“励志故事”。另一方面,人人网主打的特色“同学会”模式的直播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斗鱼直播、熊猫直播以及映客直播等都在相关的细分领域涉足。更何况,这些直播平台还有更多类型的直播内容供用户选择,吸引新流量何其容易?

  目前,直播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和虚拟道具分成,二者都是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上。想要翻身的人人网,不仅无法与各大直播平台正面交锋来争夺新流量,如何盘活以前的用户群体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过,直播行业所面临的前景十分广阔,人人网的品牌影响力也实际存在,通过发力移动直播,能否激活曾经的用户还是一个未知数。

  每一次互联网浪潮的来袭,人人网便会重新定位自己。现在的它页面像微博、动态像《微信》、热门像《秒拍》,没有一点自己的特点。或许,做回自己才能让它涅槃重生。

  文/江小超 图/昕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