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的反思 破裂的生态泡沫

  公司市值缩水1/3,资金链出现断裂,事实与传闻最终汇集成为现实,让一向高调和对乐视生态模式近乎于痴狂状态的乐视控股CEO贾跃亭不得不在日前发布了接近6 000字的全员信,称将为此承担责任。那么,从乐视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和学到什么?

  自我“窒息”的乐视

  最近乐视的日子很不好过,先是贾跃亭自己承认乐视的资金链出现了大问题。然后是顺丰速运临门一脚,爆出因为乐视欠了自己2 346万元人民币的派件费而停送乐视快件。接下来,乐视对外放出消息说自己已经拿到了6亿美元的投资,结果不仅传说中的投资人之一敏华控股出面辟谣,就连乐视网二级市场最重要参与方的公募和私募也似乎都不买账。甚至连乐视支持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位于美国内华达的工厂也已经停工。

  显然无数投资人对乐视的未来已经表现出了悲观的态度。而且有媒体表示,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就会决定乐视的生死存亡。贾跃亭朗朗上口的口号“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仿佛就在昨日,但结果却是,乐视还没拿出真正能惊艳市场的产品,过分膨胀的生态泡沫也许就要把他自己给弄得“窒息”了。

  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生态梦也只是空壳

  人们不禁要问?从视频网站到智能家居,再到VR与电动汽车……,什么都要做,看起来不差钱的乐视,究竟是怎么会一夜之间崩塌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乐视缺少自我造血的能力。

  虽然乐视算是一个难得的实业互联网企业,但是为了抢占市场,乐视让自己的乐视电视和手机业务长期以低于成本定价模式来获取扩张的机会。同时乐视汽车又在不停地当“散财童子”,需要持续的大资金投入。我们知道,苹果都有传言要放弃投资汽车业务,可见汽车这个工业桂冠上的明珠并不是有钱就能堆出来的。至于乐视网?虽然人家是凭借着大量的专属内容吸引了一大批的会员,但是相对于为了购买这些内容而付出的金钱,乐视网的会员费就有些杯水车薪了。而且在乐视的资金链断裂消息传出之后,多个内容供应商也确定会和乐视网终止合作,这也意味着乐视网未来的日子也许会越来越不好过。

  那么乐视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从股民身上来。近年来,乐视的“生态体系”让外界几乎要听出老茧来,与之而来的则是它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张。很多人在惊讶于它似乎有花不完的钱同时,也对其未来抱持着信心,这也使其从股市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但信心是有限的,只有生态圈概念,却没有构成生态圈的产品,注定乐视要么用好产品来堵住自己的大窟窿,要么窟窿越搞越大,最后全线崩盘。

  泡沫破裂的背后,互联网企业能学到什么?

  乐视的打法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先疯狂投入给予补贴占领市场,再来思考经营和利润的事情。这招有没有用呢,当然有,被当作共享经济标杆的滴滴出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那失败的例子有没有呢?其实更多,比如说360奇酷,比如小米。360手机几经动荡,出货量排名十名开外,小米也走下神坛跌出前五。同样是互联网思维,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软件的边际成本是零,硬件的边际成本再怎么讲究规模效应也不会降到零,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对此,贾跃亭在公开信中也作出了反思:“一方面,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直接导致我个人对LeEco战略的资金支持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融资能力不强,方式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外部融资规模难以满足资金需求。”这表明,过快的规模扩张和有限的融资能力,是造成其资金链紧张的两大基本原因。

  而在乐视这艘大船倾斜之际,对于目前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才能避免掉进互联网的“泡沫危机”中,甚至破产倒闭的命运呢?

  首先,需要端正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战略,按照企业发展规律稳健经营、科学发展。互联网企业也是普通企业,需要审慎经营、科学决策、强化管理、保障赢利、控制风险、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然后,这类企业需要反思盲目扩张规模、过度开展多元化业务的教训,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稳步开拓创新其他行业。

  最后,需要正确认识资本运作的双重功能。在增强融资能力的同时,还要保持实体经济项目发展与融资投资能力之间的平衡。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资本运作也是一柄“双刃剑”,适度运用这个手段,可加速公司发展;过度运用它,也会使公司深陷于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绝境。要牢记融资筹资的初心—满足实体经济项目启动和发展的需要。

  一个“乐视”虽然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但是在喜欢烧钱,喜欢讲概念、谈情怀却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互联网市场里,还有无数个“乐视”潜伏其中。下一次谁的泡沫又会被戳破呢?也许在乐视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会捂紧自己的腰包,这时,这些隐藏的“乐视”们就会纷纷出现。

  文/李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