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机画面中有一个面对蓝色星球的孤独背影,那个背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张小龙治下的微信在2014年迎来重大转折,2014年之前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产品理念映射到微信上,2014年之后微信事业群的成立使他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的碰撞中艰难前行。
没有人会怀疑张小龙的产品实力,“七星级产品”QQ邮箱的大获成功,使其成为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的产品大神。更为重要的是,博大、腾讯两段5年潜行周期,他没有跳出来创业或参与互联网投资热潮,而是潜心研究产品,耐得住寂寞的他非常渴望打造一个伟大、跨时代的产品。
可以想象,当时41岁的张小龙面对微信这一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机会开发的杰出产品,内心是何等豪迈和焦灼。所以,他顶住巨大压力,在腾讯内部赛马中杀出重围,获得微信开发权和资源导入,才得以在努力营造的微信“理想王国”独立操盘,如日中天的微信帮助腾讯斩获业内首张移动互联网船票。彼时张小龙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微信用户体验上,产品偏执狂、腾讯诸多希望与微信进行资源交换的部门接连碰壁,尽管内部时常传来抱怨声音,但张小龙依旧我行我素,他的任性最大程度确保了微信的“纯净”。
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提升,微信使命也从卡位移动社交上升到连接一切的战略高度,商业化压力随之而来,此时张小龙治下的微信逐渐沦落为“现实王国”,接入游戏、O2O和电商、订阅号上线广点通、朋友圈广告等流量变现动作频频,以牺牲用户体验换取赚得盆满钵满。广点通未实现精准营销备受诟病,朋友圈广告上线之初引起巨大争议。
当然,微信用户体验大不如从前,不能完全怪罪于过度商业化,用户脑洞大开的“创意”也让张小龙头疼不已。公众号成营销渠道、朋友圈微商泛滥、内容抄袭屡禁不止、网络赌博四起、招嫖党攻占附近的人,严重冲击用户对微信的观感,产生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今年年初,张小龙首次公开阐述微信4大价值观,包括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和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但实际表现难以让人信服。前者强调产品效率,微信贯彻连接一切战略后变得越来越“重”,尤其是社交具有天然杀伤力,像流量黑洞一样不断吞噬着用户时间,用户用完即走只是美好的幻想。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用户每天打开微信10次,25%的用户则高达30次。
后者强调好的商业化是不骚扰用户,并且只触达需要某项功能的特定用户。遗憾的是,无论是订阅号广告还是朋友圈广告,均未达到精准级别,学生收到宝马广告,土豪看到可口可乐广告等奇葩现象时有发生。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1年,朋友圈广告最低门槛从500万价码直落到5万元/条,腾讯内部人士解释称,社交广告是大数据群体画像做精准投放,投放群体越精准,起步门槛价格就越低,引发外界疯狂吐槽。
在风云变幻的移动时代,尽管6岁的微信拥有惊人的8.06亿月活跃用户,但不得不面临产品老化这一难题,倒逼张小龙回归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初心。不过,如今微信和朋友圈广告已占腾讯总收入的10.4%,商业化步入正轨后无法轻易停止,如何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之间达到最佳平衡,将成为左右微信上升空间的最大变量。
换言之,张小龙需要进化为精通产品和商业平衡术的艺术家,任重道远,且行且珍惜!
龚进辉 特约评论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