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领跑2016全球IPO市场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18 10:38

  12月12日,安永中国在北京发布《安永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称,受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今年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不足。2016年,全球IPO宗数同比下降16%,至1055宗;筹资额下降33%,至1325亿美元。巨额交易(IPO筹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宗数从2015年的35宗下降至21宗。

  安永大中华区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2016年全球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尽管今年市场情绪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后仍保持稳定,但鉴于欧盟未来格局、美国总统换届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等持续不确定因素,2017年市场仍将承压。”

  “尽管2016年的许多结果出人意料,但金融市场对地缘政治事件的反应仍旧温和,股票市场创新高,波动性有所下降,全年私募股权比率呈上升趋势。”何兆烽表示。

  2016大中华区市场不断壮大IPO发行提速

  报告称,预计2016年全年A股市场有225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人民币1525亿元,IPO宗数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加3%和减少4%。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张宁宁表示:“在经历了2015年后期的市场波动后,大中华区IPO市场重拾信心并逐步企稳,2016年交易宗数逐季度递增。受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的影响,2016年的大中华区交易所IPO宗数共计360宗,与去年持平,筹资483亿美元,较2015年同比下降17%。”

  2016下半年,上证指数在3000点以上企稳,IPO发行提速。随着证监会IPO审核提速,第四季度的IPO活动出现转折。2016年第四季度有99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110亿美元;而第三季度只有65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73亿美元。

  7月到10月,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26至28家,与上半年相比核发速度明显增加。而11月共有52家企业获得IPO批文,总数接近上半年前五个月总数;共发行164宗,筹资人民币1237亿元,较上半年分别增长169%和330%。

  报告指出,由于缺少巨型IPO,前十大IPO(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华安证券、三角轮胎、贵阳银行、中国电影、步长制药、杭州银行、中原证券、玲珑轮胎)共筹资人民币489亿元,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约29%;与2015年3家过百亿IPO相比,今年仅有上海银行一家筹资额超过100亿元;前十大IPO中有六家金融企业,占前十大筹资额的69%;前十大IPO均为下半年发行,与2015年前十大IPO均为上半年上市形成鲜明对比。

  2016年A股首发市盈率继续保持平稳,全年平均首发市盈率为21.4;与去年相比,金融业首发市盈率由去年的22.98下降到11.04,其中城商行平均发行市盈率9.35;非金融新股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均在20至23之间;上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平均首发市盈率分别为20.49、21.47和22.45。

  报告显示,2016年,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筹资额领跑全球,占全球筹资总额的19%,上海(上交所)占12%。

  按宗数而言,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拔得头筹,共完成121宗IPO(占全球总宗数的11.5%),排名第二的香港(主板和创业板)紧随其后,共完成117宗IPO(占比为11.1%),排名第三的为上海(上交所),共完成104宗IPO(占比为9.9%)。

  2016年,从IPO筹资额的角度看,大中华区证券交易所完成了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的4宗,其中包括全年最大宗交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筹资76亿美元。

  “因此,在A股排队IPO企业数量已减少至731家,而本年初的企业数量超过850家。与此同时,投资者对A股首发上市的需求依旧强烈。2016年第四季度,已首发上市的每家企业的首日回报均达到证监会设定的最高涨幅44%。”

  香港市场仍趋于稳定

  预计香港市场2016年共有117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1961亿港元,IPO宗数较去年下降3%,筹资额下降25%;创业板IPO活动活跃,IPO宗数和筹资额双双创2003年以来新高。

  2016年香港新股市场上下半年表现不一。受到年初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半年香港IPO市场表现平平;下半年资本市场回暖,中邮储银行等大型企业下半年成功在香港上市,IPO宗数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4%和14%;环比分别上涨108%和250%。

  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上市占市场主导地位,78%IPO筹资额低于10亿港元,平均筹资额下降,为近三年来最低。

  2016年,36%的香港IPO发行价高于中间价,略低于2015年的39%;41%的创业板IPO发行价高于中间价,远高于2015年的26%;2016年,香港IPO首日回报220%,略高于2015年的212%,其中,创业板首日平均回报率为584%,低于2015年的743%,但仍远高于同期主板的12%的首日平均回报。

  报告称,2016年香港超额认购呈现两极分化局面。74%的香港主板新股获得超额认购,为近四年最低,比去年85%低11%;其中,第三季度认购不足的家数最多,占全年未足额认购IPO的39%;另一方面,2016年平均超额认购的倍数为226,远超2015年的91倍;全年有8家新股超额认购超过500倍,而去年则只有2家企业。

  由于市场认同度较高以及发行规模偏小,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在超额认购倍数排名前十位中占据四席。

  前十大IPO(邮储银行、华润医药、浙商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中银航空租赁、东方证券、中信建设证券、天津银行、国银金融租赁)中,九家来自金融行业,包括银行、券商以及金融租赁企业;巨无霸型IPO较前两年有所减少,筹资规模150亿人民币以上的仅有3家,小于去年的5家。

  报告显示,香港主板和创业板2016年第四季度共有49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78亿美元。IPO宗数较第三季度上升63%,筹资额下降35%;IPO宗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4%,筹资额下降44%。2016年全年共有117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253亿美元;交易宗数和筹资额较2015年的121宗和339亿美元分别下降3%和25%。

  何兆烽表示:“市场氛围依然强劲,2016年第四季度主板超额认购IPO比例为76%,较第三季度的65%有所增加。但是,投资者对估值越来越敏锐——拟高于中间价发行IPO的比例由第三季度的43%下降至31%。

  “今年,香港主板和创业板整体倾向于小宗交易。2016年第四季度的平均交易规模下降至1.58亿美元,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分别为3.97亿美元和2.70亿美元。创业板的持续强劲突显这一趋势——与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筹资额分别增加了235%和179%。”

  从筹资额的角度看,金融和医疗保健是第四季度最活跃的两个行业,分别筹资26亿美元和22亿美元,占本季度总筹资额的33%和28%。

  何兆烽表示:“后者主要是由于华润医药集团于10月在港交所上市,筹资19亿美元,这是今年香港的第二大交易。按交易宗数看,建筑和基础设施、消费品与服务业是第四季度最活跃的两个行业,分别占本季度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IPO宗数的22%和18%。”

  大中华区将在2017年继续领跑

  大中华区的资本市场今年回稳,其股票交易所在IPO宗数和筹资额方面均位居全球交易所的领先地位。

  随着大量公司准备上市,且投资者情绪未受到世界其他地区政治冲击的影响,预计大中华区证券交易所将在2017年继续保持全球最活跃的IPO市场地位。

  随着香港及内地股市的回稳和企业上市意愿持续强烈,预计2017年全年IPO将筹资2000亿港元,与2016年持平;由于中小企业上市数量的增加,IPO宗数将有所上升。其中的正面因素有: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预期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预期,内地资金南下流入香港市场意愿加大;外汇局为境内企业香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有助于企业在港上市;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及ETF纳入互联互通的预期将带动投资氛围,利好新股上市;港交所排队上市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大型互联网金融上市集资需求上升,部分企业选择香港上市。负面因素包括:美国大选后的政策变化及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结果的变数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美国加息预期的影响,但由于长时间市场消化,影响已较此前弱化;限制内资参与港股基石投资,可能影响部分新股活动;A股IPO发行提速,减少了等待时间,部分企业A股上市意愿增强。

  从筹资额来看,金融仍将是领先的行业。2017年,大型内地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望在香港上市,开内地互联网金融香港上市之先河;保险、证券及城商行将继续成为香港金融企业上市大户;医疗健康领域依然备受资本关注,中小型健康企业谋求在港上市;大型能源与电力企业分拆业务在港上市;零售和消费品行业包括视频、饮料及餐饮等细分行业中小型企业,部分将在创业板上市。

  截至12月9日数据,共有731家企业在中国证监会的排队等待上市名单中,而排队企业家数在下半年最高曾超过850家;排队企业中,工业、科技、传媒与通信以及材料行业位居前三;2016下半年以来,证监会核发批文多次提速,证监会排队企业中已过会企业从年初的79家下降到了41家;预计在稳定的市场条件下,明年新股发行速度仍将加快。

  何兆烽总结道:“中国证监会已开始加快发行审核节奏,预计这种趋势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此外,深港通的推出将逐步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的更多参与,就长期来说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本报记者 滕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