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利益相关方的风险
控制目标:利益相关人员应回避检查/调查。
风险描述:检查/调查人员可能与被检查/被调查人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而未在检查或调查过程中进行回避,可能导致案情被歪曲,造成不良后果。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回避制度,加强对检查/调查人员的培训;对于与被调查人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未进行回避的检查/调查人员,应进行处罚。
6.报告观点模糊的风险
控制目标:调查报告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风险描述:调查材料收集不完整,报告撰写混乱,论述不清晰,观点不明确,证据不充分,可能导致事实遭到掩盖或歪曲。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经办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观点明确,表述恰当;报告完成后,要经过他人复核验证。
7.处理意见不当的风险
控制目标:认真分析检查/调查结果,准确处理案件。
风险描述:经办人员对于检查/调查结果的处理草率行事,或者对政策法规不熟悉、未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可能导致处理意见与调查掌握的资料不相符,出现重大错误。
风险类别:违规风险。
控制措施:经办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详细核查材料,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处理意见,并报经领导复核批准。
(四)纪律检查业务流程
1.制定责任书
办公室按照上级党委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精神,制定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主管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在责任书上签字,认真落实各项建设。
2.检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监察科定期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在实施检查前,要提前3日将《检查通知书》送达有关科室和个人。认真实施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向局党组汇报检查结果。
4.调查违反党纪行为
检查中发现存在违反党纪行为的,按局党组要求实施调查;调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写出调查报告,呈报局党组审批。
5.处理当事人
局党组研究分析调查报告,做出处理意见;相关科室按照党组要求,对当事人做出解除职务、开除党籍等人事处理,并报监察机关立案,整理归档材料。
群众举报投诉控制
群众举报投诉是依靠群众,同行政单位相关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行为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接受来访举报和来信投诉两种形式。
(一)职责分工
1.党政办公室。负责接待来访人员,听取和询问其上访举报的原因,并做好书面记录;受理、交办、转送举报人或信访人提出的事项,承办上级有关部门转交处理的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大紧急信访举报事项;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信访举报情况,反映信访举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涉及纪检监察、人事等职能科室职责范围事项,应及时转送相关科室,并书面告知信访举报人;定期跟进未完成的信访和上访事项。
2.监察部门。协助党政办公室处理相关的上访及来信举报资料,做好文字整理工作,并将处理结果转交主管部门。
3.相关科室职责。相关科室涉及来信及上访事项的,应参与信访接待,积极配合案件调查,认真落实处理意见。
(二)群众举报接待流程
1.接待举报和信访
承办人员接待群众举报和信访人员,整理、归纳收到的举报和信访材料,填报《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和投诉处理单》。
2.调查相关问题
将举报和信访材料报局党组领导审阅;领导下达指示后,组织人力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收集有关证据;编写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呈报局党组审批。
3.进行分类处理
经过调查核实,发现被举报的单位、人员确实违反行政纪律的,分为两类情况处理:构成立案条件的,按照“违反行政纪律案件管理业务流程”办理;不构成立案的,在举报、信访案件调查办理完结后,及时向信访人反馈,答复有关问题,告知处理情况,同时应注意对举报人的真实身份保密。
内部审计控制
(一)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配置情况;审计提出辞职的本局所属单位负责人(或局有关人员),对其任职期间工作情况做出正确评价。
(二)内部审计目标
1.审计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促进单位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2.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是否符合《内控规范》要求,促进相关部门和人员控制能力提升;
3.及时发现单位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防范腐败舞弊行为的发生;
4.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局所属单位负责人(或局有关人员)离任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文 高立法 运乃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