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逐渐退幕 减持新花样百出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18 11:36

  本报讯(记者 赵青明)在监管全面趋严、投资者日渐理性的新形势下,曾作为减持最佳“护价”策略的高送转已呈现效应递减,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贴近市场热点的新型减持“套路”。近期以来,部分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施展“财技”、竞逐热点,以达到激活市场成交、推升公司股价、最终高位套现的目的。

  高送转已不再管用

  “由于历史因素等问题,A股一向是‘铁打的公司、流水的题材’。每当某类题材盛行,一些投机资金往往热衷其中,甚至主动贴近。”有市场人士表示,重要股东减持往往涉及巨额财富变化,这也使得其有意编织“套路”,给减持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曾在前两年火热的“高送转”就是典型手法。上市公司送转股票本来只是“数字游戏”,后来却变成了“点金术”。而公司股价因此上涨之后,一些股东却逃之夭夭,给市场留下“一地鸡毛”。

  不过,在监管频频出手之际,以“高送转”护航减持的手法愈发显得拙劣。2016年11月18日,天龙集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冯毅提议公司201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10转增15派现0.5”。消息披露后,天龙集团股价连续两天涨停。然而,包括冯毅在内的公司重要股东却开始借势减持,大举套现。

  很快,天龙集团就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而不得不披露更多细节,其股价也随之下挫。目前,天龙集团股价已跌穿发布“预送转”前的股价。

  “股权转让”屡屡显效

  “对于持股量较大的重要股东来说,减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粗暴地在二级市场上直接抛售,不仅自己卖不出好价,还可能因为砸坏股价而引发其他投资者的不满。”上海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出于种种因素考量,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往往与上市公司的题材炒作“配合默契”。更有“技高胆大”者,自导自演制造热门概念,为减持铺路。

  近日,曾经争夺天目药业控制权未果的资本大佬宋晓明就导演了一出“股权转让秀”。2016年12月7日,天目药业公告称,宋晓明执掌的长城汇理旗下两产品合计持有的天目药业16.24%股权,将公开挂牌转让。受此影响,天目药业股价连续两日大涨。

  在业内看来,宋晓明这样做似乎“多此一举”。因为,作为“寻求获利退出”的财务投资者,宋晓明放弃了“价高者得”的正常逻辑,而是以指定价格的方式寻求天目药业股权的受让方,令市场对其藏有“后手”产生遐想。

  果真,“未觅得接盘方”的转让结果似乎从侧面证明,宋晓明是个“好演员”。煞有介事的挂牌股权转让令天目药业的市场关注度和成交量都大大提升,使宋晓明后续的离场(长城汇理另一产品实施了减持)更加容易。

  相比之下,威尔泰原单一最大股东盛稷股权的减持则颇为“优雅”。2016年12月,盛稷股权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所持有的威尔泰15%股权全部抛出。而观察威尔泰的股价,上述股份减持并未致使公司K线“快速坠落”,这与前期公司实际控制人手中的股权调整不无关系。

  威尔泰于2016年11月21日公告称,控股方紫江集团(持股比例12.3%)和紫江企业(持股比例12.11%)将所持24.41%股权转让给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的紫竹高新区。尽管实际控制人不改变,但威尔泰已被市场视为“股转概念股”之一,股价因此创下年内新高。盛稷股权则敏感地抓住了这一机会,顺利套现离场。

  资本运作“余波”荡漾

  相对于题材炒作的“飘忽不定”,有些股东则把减持时机选在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之后。例如,华伍股份于2016年12月8日披露称,拟以3.75亿元现金收购江苏环宇25%股权。江苏环宇承诺,将在2017~2019年累计实现税后净利润6亿元,这对于华伍股份不是小数目。然而,上述利好方案尚未落地,华伍股份实际控制人聂景华便早早抛出了减持计划——拟在未来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7%的股份。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定增、重组之后,往往是部分重要股东减持的高发期。毕竟在利好消息释放后,上市公司股价可能会达到新的平衡区间,原有股东看到“股价已反映资本运作带来的升值”,也不用继续等待。

  “相较于外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往往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对于重组、定增事项也有自己的考量。当然,也不排除上市公司原股东离场是各方事先商量好的决定。”有投行人士表示。

  2016年12月8日,万福生科公布了最新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凭借着表决权委托,佳沃集团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背后的联想控股意外入主。受此消息影响,万福生科股价快速拉升,数个交易日便已翻倍。

  考虑到联想控股的能量,万福生科的后续变化不容小觑。但是,万福生科昔日大股东之一杨荣华却在加速减持,其于2016年12月9日、16日分别减持万福生科135万股、200万股,同时声称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

  此外,诸如战略合作等利好也对上市公司股价有不小的推升。例如,金卡股份2016年12月16日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公司股价立刻两个涨停。仅数个交易日后,三股东石河子金凯便减持了金卡股份1.5%的股权,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上述市场人士认为,资金有进有出,合理减持本是常态,但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不顾市场底线,利用消息、资源优势拉升股价,与资本市场本义背道而驰,也是监管机构严厉打击的对象。“近年来,监管机构已对上市公司信披监管进行了全面完善,并对高送转等事项予以重点关注。可以预见,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和市场逐步完善,只要是‘套路’,再复杂也会被识破、被终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