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瘦身法则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京津冀,协同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3-29 10:00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核心的任务,三年来,北京市一边瘦身,一边提质,对抗“大城市病”,北京祭出了放弃“大而全”、聚焦“高精尖”等法宝
如果说京南之前仅仅停留在地理概念上,那么这三年,这里与北京却真的是打通了血脉,血肉相连。高碑店就位于北京西南坐标之上,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仅有80公里。“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北京不断疏解非首都功能时,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便在高碑店落地生根。
自原本位于南六环的新发地出发,一路向北,在北京城区的中心城区,一座被称为“动批”(即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广大区域 “腾笼换鸟”,服装批发店铺搬到了河北。“瘦身”后的核心城区变身高精尖企业的新营地。
新发地和动批仅是冰山一角,“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剥掉白菜帮”,这正是北京发展中的“大手笔”。北京市市长蔡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透露,北京当前一项迫切任务是编制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战略定位上,更加突出“四个中心”的定位;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设,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城市空间格局;在要素配置上,压缩生产空间规模,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及配套用地比重,大幅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在城乡统筹上,加强规划整合,推动多规合一。
“瘦身”、“提质”后的北京将呈现出怎样的模样?蔡奇表示,要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一个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就要跳出北京看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疏解:放弃“大而全”
俯瞰北京,一幅“一环套一环”的格局如同“摊大饼”,在这张图上,核心区域的人口密度超过了2.3万人/平方公里,2016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571.8万辆,2016年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等等“大城市病”让北京不堪重负。也因此,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
搬什么?向哪里搬?怎么搬?
按照产业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的要求,2014年北京市就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从源头上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加以禁止。现在全市禁限行业达到55%,其中中心城区占79%。
除此之外,更大的动作当属向河北和天津进行产业疏解,把不适合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产业搬出去。对于北京未来发展而言,被迁出的产业并非落后也并非没有竞争力,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定位就像一把标尺,将改变北京“大而全”的格局。蔡奇表示,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而且要着眼于京津冀更大空间来疏解功能谋发展,这是唯一正确的良方,是治本之策。
2015年10月2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农批产业疏解首个项目正式在高碑店落地。截至今年2月,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入驻商户已达8600多户,其中80%来自北京。每天的交易量能够达到1.6万吨,交易额实现了1.15亿元。“初步统计,市场运营以后,每天至少能够减少三北地区进京的大车2000余辆,全年减少进京大车近80万辆,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多人。”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树俭对媒体称。
事实上,在此之前,2014年5月,保定白沟新城政府与北京丰台商务委签订了合作战略协议;同年9月,作为首都区域性服装批发市场向外疏解的首个落地项目,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正式开门营业。目前,大红门地区签约商户达1500余户,动批签约商户约100余户。批发市场云集的北京西城区政府也积极为商户搭建起疏解平台,西城-永清现代物流园、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天津卓尔电商城、廊坊新动批批发城等等项目开工建设,为批发市场疏解找到了更多“下家”。据悉,今年白沟将对大红门辅料市场和北京鞋业批发市场进行承接。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离开北京,到新的环境进行“二次创业”,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又一次实现了良性互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有两个明确的原则,一是政府引与导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二是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也要结合起来。
“北京不是在丢包袱。”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王海臣如此表示,北京没有把所谓的低端企业丢给河北、天津,在疏解过程中,也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2015年基础上,2016年北京向津冀的技术输出额高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8.7%。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天津空客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地。北京的研发、设计能力“走出去”,正在与天津、河北的产业与地域优势相结合,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新机制。
据了解, 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分别为899亿元、1140亿元,增长26%、100%。而反观北京自身,三年来,累计调整疏解各类批发市场商户370余家,仅2016年就调整疏解商户2.5万户,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向五环外的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
功能疏解做“减法”,人随功能走。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增量同比减少16.5万人,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升到降的拐点,比2015年下降3%。
提质:聚焦“高精尖”
三年来,北京出现了“三升三降”的总体态势,“三升”就是金融业、文化体育业、科技服务业这三类产业数量上升;“三降”则是制造业、农林牧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类产业数量下降了。
搬家后的动批如今渐渐换了模样。据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完成了35万动批市场中16.3万家市场的撤闭,8万平米升级;累计撤闭7个市场,疏解人口1.5万。预计2017年底,动批将全面完成疏解。腾挪出来的动批现在开始有一批高级科技企业入驻,如研制无人机操控系统的北京艾肯拓科技有限公司、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北京“提质”过程中,科技创新正在做“乘法”,原来的批发市场转型成为国家“高精尖”企业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科创平台。
聚焦“高精尖”,已成为各方共识,可喜的是,通过三年的“瘦身”“提质”,2016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万亿元,增速6.7%,其中服务业占比达到80.3%。
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编著的《首都发展报告2015》中提出,北京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型”城市,新时期北京经济的转型发展应重点实现北京创造,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全面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特区,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据了解,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CBD)、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57098.8亿元,收入增速达9.4%。高端产业功能区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36家中关村企业获颁首批“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标牌,这些企业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高端芯片和无人驾驶等高科技领域,并在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需求对接会上亮相。据悉,仅这36家企业估值已超过630亿元。
除了产业“高精尖”之外,腾挪出的空间也将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获得感”便是关键词。 “留白建绿”,老百姓得到了大量的绿色空间。西直河石材市场拆除腾退了18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复垦绿化面积达到了136万平方米,成为城市绿肺。
老百姓还得到了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得到了更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务。北京通过疏解把过于集中的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布设到更广泛的地区。2016年北京市共新建或规范提升便民服务网点1700个,市内六区已基本实现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其中新建或规范提升社区菜市场、连锁菜店、生鲜超市规范化的蔬菜网点415个。
尖端的产业、精致的生活,还需要高质量的环境。一座宜居之都的关键性指标就包括清洁的空气。清洁空气行动,成为北京“提质”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和任务。对此,今年,北京已经制订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再减少300万吨燃煤,在农村推700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下一步将推动实施六环路重型柴油车限行;关停退出5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等等势在必行。
未来的副中心没有“城市病”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国平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有城市功能布局过密与过疏并存的问题。目前,北京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集中了全市70%的产值和就业岗位,尤其是服务业更加集中在中心城区,全市服务业80%的产值和85%的就业集中在城六区。与此相比,郊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明显不足,造成郊区产业集聚力不强。
随着北京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速,尤其是副中心建设指日可待,过密与过疏并存的局面也将得到极大改变。
2015年7月北京市委提出聚焦通州,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
目前,通州副中心建设正在提速。通州东部,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景象,该办公区一期工程已经封顶,今年将投入使用。而2016年提出的北京市“四大班子”搬迁通州也将于2017年落地,随之而来的则是40万人口的外溢。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今年将迎来实质性进展,2月7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的意见》,23个市级部门成立了由1名局级领导带队、人数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在3月1日前进驻通州坐班。
未来的副中心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染上“城市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蔡奇用“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来描述副中心的模样。通州的水系发达,共13条水系,争取把每条水系都能打造成景观带。另外,包括潮白河在内的26个大小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对于“城市病”的担忧,也正是副中心规划中着重考虑的问题,紧凑发展,不再摊大饼成为共识。为此,北京面向全球50家高水平顶尖团队发出邀请,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的设计方案纷至沓来。
蔡奇还介绍道,目前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设计及详细规划工作已经拿出了成果,要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一带,是以大运河为骨架,构建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南北向的一轴,叫创新发展轴,包括宋庄、行政办公区和城市绿心,还有大家期待的环球主题公园都在此轴线上。多组团,就是依托水网、绿网、路网,来形成民生共享组团,做到职住平衡。
交通先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也不例外。按照规划,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轨道交通有城市副中心站、京唐城际、7号线二期、平谷线、八通线南延等5个项目。市郊铁路也要进行节点改造,今年通车,通车后从北京站到通州约20分钟。广渠路东延段等城市快速道路今年也将开工。此外,也在推动中心城区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向副中心疏解,人大附中分校等四所学校去年秋季已在副中心招生开学,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今年将开工建设。安贞医院新院区建设也将动工。
由于地缘关系,副中心所在地潞河镇到河北燕郊的距离甚至比到北京中心城区还要近。除了要以副中心为核心带动整个通州区的发展之外,这里还将与津冀“串联”。一方面,副中心疏解了北京中心城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面向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尤其是要处理好与“北三县”(香河、大厂和三河,隶属于廊坊市)的关系。“那么按照要求,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件事,叫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蔡奇说。
通州区已经与武清、廊坊等六区、市签署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通州企业外迁可直接走“绿色通道”,与河北、天津等地的110多个县市和开发区进行产业对接。通州也与河北邢台签署框架协议,将在邢台经济开发区内共建10平方公里通州·邢台产业园,重点在产业、人力资源与技术、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健康医疗五个领域展开合作。同样在人才一体化上,通州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联合启动“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签订《“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此外,通州与天津、河北也在交通、水系治理、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
蔡奇坦言,目前通州区与中心区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还要规划建设一批公共设施,包括歌舞剧院、运河博物馆、体育中心。未来的副中心应该是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
文/《小康》记者 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