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东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15 16:26

广东的民营经济,一般不涉及外资和其他混合所有制经济部分,因为它的外资比重太大,比较特殊,因此,广东的民营经济,一般就是指民间投资形成的经济主体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民营经济一直在全国十分活跃,仅次于浙江。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2016年,广东省政府在佛山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现场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佛山、江门、深圳等市经验,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从现状和趋势来看,成效显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内地其他省市也有一定的启示。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各地市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各自大胆探索,因此,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比较突出的有深圳模式、东莞模式、佛山顺德模式、佛山南海模式。深圳模式的特点是重视科研与资本的结合,重视本土龙头企业的培育;东莞模式的特点创造好的条件,筑巢引凤,建成各种各样的工业区、开发区等,吸引不同的资本建工厂,自身当好地主,搞服务业,积聚财富;佛山顺德模式是强调集体经济的非公化,集中精力,做大做强本地的制造业;佛山南海模式就是“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式的自发式民营经济生长。

据广东省统计局信息,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7.8%,占GDP比重达53.6%,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5.5%,拉动GDP增速达4.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04.3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整体投资比重为62.1%,比2016年提高了2.0%;民营完成税收9455.09亿元,同比增长9.8%。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数达872.54万个,其中私营企业317.17万个,个体工商户541.17万个,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3%、27.8%和9.8%;民营企业从业人数达3364.50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中从业人员1329.49万,个体户从业人员1152.13万人,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0%、3.9%和1.7%。广东民营经济依然是广东经济增长的强有力主力军。

当然,这些模式都是珠三角工业化初中期大规模推进工业革命时的模式,在当前新常态下,珠三角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原来的条件已经不存在,整个经济体系都在转变发展方式,进行模式再造,各企业都在进行广泛的转型升级。各地的做法都不一样,如东莞提出的是“双转移”,佛山则推进经济的智能化和互联网+。此外,广东民营经济集聚度较高,2016年,民营经济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聚,该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合计的比重为72.5%,同比提高0.1%。

广东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经验

近二十年来,广东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出台了数十份政策文件,就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而且,在培育、扶持和推动广东民营经营发展方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

(一)尊重企业的发展规律,重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生命活力

可以说,无论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冲击,还是当前的经济转型压力,广东的民营经营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活得比其他地方要好。广东企业的搞风险能力相当强。

广东企业很少向政府诉苦的习惯,一般都是自己根据自身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将企业的安全和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政府也很少折腾企业,尽量保持着好的生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二)尊重产业发展规律,鼓励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坚持传承与创新适度结合

实际上,广东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事的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和既有模式有着较深的路径依赖。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实践注意到,脱离产业基础,盲目搞一些高大上的东西,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既要推进创新,但又不要抛弃传统优势产业。

统计表明,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持续改善,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8.5:40.7:50.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占比持续上升。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民营经济占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

从实际情况看,在当前形势下,广东民营企业大多在进行主动地转型升级,所选择的实现转型升级意向性方向依次为向原有行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实现原有行业产业链前后一体化运营、扩大投资面实现主营业务多元化、综合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意向较低。调查表明,其中,认为向原有行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转移是企业推动自身转型升级首要方向的企业占45.6%,认为实现原有行业产业链前后一体化运营是转型升级首要方向的企业占22.8%,认为实现原有行业产业链前后一体化运营是转型升级首要方向的企业占21.5%,认为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是首要方向的企业则占6.3%。

(三)尊重市场规律,政府不要轻松干预企业的投资和市场选择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消除不同经济成份的差别待遇。调查表明,这也是民营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根据本人2016年下半年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民营企业中,有30.7%提出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差别待遇,29.3%提出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6.7%提出完善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规章制度,12.0%提出建立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长效机制。实际上,广东各级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是尽量少干预。由于广东各级政府行政干预管制环境较为宽松,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理念比较强,仅有40.3%的民营企业表示业务发展受到政府干预管制的影响。

(四)尊重资本规律,推动资本的进入,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广东民营经济一直相当低调。在这一方面,股市上的情况就是好的说明,广东民营企业受粤商文化的影响,大多崇尚做实业,低调、务实,很少炒作。因此,实体经济相当繁荣而深厚,一批企业仍然在茁壮成长。

资料显示,在入围“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广东分别有50家、37家、19家进入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服务业100强,较2015年分别增长25%、54%和12%,首次跻身全国前三甲,而且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新增企业数居全国第一,年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数量全国第一,纳税大户总数全国第一。总之,广东民营企业在全国都拥有较强大的影响力。

广东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启示

近几年来,广东在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明确了一系列重点方向:

(一)坚持推动企业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形成一种自觉创新的氛围

近几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十分民营经济的创新与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调整优化结构,培育更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善产学研合作与创业创新服务体系。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所选择的实现转型升级重要突破口依次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占59.3%),通过进入资本市场等途径提升融资能力(占22.2%),加强柔性化生产、个性化营销(占9.9%),举债扩大再生产提升市场价格话语权(3.7%)。

(二)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经济的产业链增值环节、关键领域或细分行业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新经济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向上突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广东为了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新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强创新服务,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强化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资源集聚和扩散带动的作用,引导建立民营经济创新的重要集聚区。尤其是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为主体的新经济的产业链增值环节、关键领域或细分行业,寻求发展空间。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近几年来,广东省政府部门抓紧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严格执行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定期调整公布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进一步去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各类显性或隐形门槛。同时,各级政府发挥政府资金对民营经济的引导作用。创新模式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对接活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四)坚持实体经济导向,做强做大制造业,各种专业镇特别发达

多年来,广东各级政府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制造业。在这方面,“佛山模式”尤其是突出。佛山民营经济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化程度较高等特点。2016年,佛山民营经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占全市的70%以上。此外,佛山市经省科技厅批准的专业镇达41个,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五)坚持推动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

近五年来,广东全省各地都展开了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区域合作,尤其是珠三角与周边区域的企业合作,以及区域内的行业合作等,在此基础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如东盟等,民营企业走出去。同时,各地方政府依托产业园区,或利用城市“三旧”改造场所和商用场地建立创新基地。在珠三角地区,可侧重在产业集群区内、高新技术园区内建立基地,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要侧重在产业转移园内、工业园区建立创新基地。(王先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