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减法构筑品质生活

  在成都一个计算周期为五年的绿色加法等式中,右边的结果已被设定好,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一座城市,有山而毓秀,有水而灵动。山水环抱的成都,在历代诗人笔下是“锦江近西烟水绿”,是“万户千门入画图”。

  为了令如今生活在成都的人们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成都正致力于运用绿色加减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

  2017年4月25日,中共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所作的大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明了成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又被具化为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增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精准把脉“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

  在《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亦被反复强调。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范锐平在《报告》中说。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精准把脉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

  在成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的边际效用正逐步超过物质消费。有调查显示,环境已成为成都居民最关心的事项之一。

  有评论认为,成都市推动绿色发展,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曾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一直以“宜居”著称。此次《报告》首次提出成都要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可以想见,这座品质之城,将更上一层楼。

  两种绿色加法

  如何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是一道不易解答的题目。

  事实上,摆在成都人面前的这道题目,大多与绿色生态建设密不可分。

  “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范锐平在《报告》中强调。

  绿色发展首先要“增绿”,也就是做好“加法”。

  在成都一个计算周期为五年的绿色加法等式中,右边的结果已被设定好,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为了让这样一个等式成立,“全域增绿”刻不容缓。

  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范锐平在《报告》中提到了成都市域范围五级城市绿化体系的构建,即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

  如今,在成都,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大型绿化项目的建设已陆续展开,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也初具规模。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景并不遥远。

  绿色发展不只是城市绿化,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也是成都此次绿色加法的一个等式。

  在成都这样一座常住人口接近1600万的城市,交通无疑面临巨大压力。根据成都市发改委课题组的数据,成都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刚突破45%;轨道交通的平均密度仅为0.008公里/平方公里,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仅高于重庆和郑州。

  为了实现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通畅绿色的目标,未来,成都将加密轨道交通网、城市公交线网,加快街区循环成网,疏通改造拥堵节点,加强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根据《报告》,到2022年,成都市地铁开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同时,无缝衔接的地面公交网络也将进一步优化。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则让城市微循环更加畅通。

  环境治理的减法

  坚持绿色发展,做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减法”,往往比生态保护的“加法”更难。

  成都所在的西南地区位于中国一二阶梯过渡带,具有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龙门山所在的城市西北部地区生态较敏感。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成都在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空气、水三大污染不容忽视。

  “实施最严格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是成都立下的军令状。

  完善成都平原环境建设协作机制,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强力实施电能替代、尾气治理、扬尘管理、工业减排、露天禁烧。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强力实施各种水保护治理工程……

  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城增绿,掷地有声的措施之下,显示的是成都人保护青山绿水的决心。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报告》为成都未来城市空间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在东进南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之外,对于西、北、中三个方位的布局体现了成都留住绿色、提升城市品质的良苦用心。

  保持、保护、降低是这三个方位建设的关键词:“西控”,是要在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的同时,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北改”,是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中优”,则是通过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来实现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四川成都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