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府之城到宜居水岸

  成都计划在2025年基本建成“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水生态体系

  府河从浣花溪公园门口流过,40多米宽的水道在阳光下泛着浅浅的青绿,两岸浓绿的迎春花枝条,低垂着拂过河面。

  “如果是春天,迎春花开时,河岸的风景更美不胜收。”张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从重庆搬到成都青羊区的浣花溪公园居住已有五年时间,“我经常来这里散步或是参加活动,这周边的环境无论是水质、绿化还有空气,这些年来都有着明显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成都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

  对于依水而生的成都,水质的改善只是基础,打造宜居水岸才是其升级的目标——成都计划在2025年基本建成“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水生态体系。

  2017年,成都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升级,“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是其“重要的目标”。

  水清方能润天府

  成都人引以为豪的锦江,其实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副产品。李冰没有把水一泄了事,而是把它变成了环绕成都的两条河——府河与南河,合称锦江。

  有了这两条河,成都便“因水而灵动”,水润天府由此而生。

  “成都市通过治理府河、沙河开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成都市水务管理局水域管理处处长郭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水务部门对全市413条黑臭河渠先后实施综合治理,共整治下河排水口11377个,新建污水管道135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6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8万吨/日,清理整治和规范提升养殖场、排污企业1720家,清除淤泥、底泥、杂物278万立方米,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锦江永安大桥断面(出中心城区)水质由去年同期的劣Ⅴ类提升为Ⅳ类;锦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由去年同期的劣Ⅴ类提升为Ⅴ类,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比去年下降33%和23.7%;岷江干流金马河岳店子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

  2017年,成都江河湖库将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域内总河长,并与相关分管负责人一道分别担任具体某条河的河长,确保各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目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已基本配置到位,合计10932人。

  两江抱城的宜居水岸

  穿过仿古街区琴台路就到了百花潭公园,这里的河岸目前正处于封闭状态。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风景名胜与城市景观处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里是成都市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中的一段,以成都城投集团为主的建设团队,对长约7.4公里的西郊河沿线和长约8.9公里的府河沿线开展综合改造,以展现“两江抱城”古城水系统。

  而北较场古城墙、永陵公园、宽窄巷子、青羊宫、琴台路、成都中心、百花潭公园、武侯祠、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等历史文化片区都由这条水道串联,重现城市蜀道古格局。

  整个市级示范段的工程计划在2017年基本完成。

  2018年1月~2019年7月是成都宜居水岸工程的全面建成阶段,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6条主河道、76条支流沟渠的水网体系建设,实现系统治水、水岸三通以及河道周边的体质升级工作。

  郭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都市中心的河道随着城市的发展主要功能已逐渐发生变化。部分河渠灌溉功能消除,生态环境功能增强。”

  过去为了保证灌溉和便于清淤,部分河渠的河底用水泥覆盖增加流水量和流速,而现在的治理目标是截污控源,增强河渠的纳污能力,恢复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系统,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功能已经发生改变的“三面光”河渠进行改造,清除护底,改造生态河堤。

  为了“绿满蓉城”的目标

  据了解,宜居水岸的“水岸三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岸线畅通和风廊贯通。

  在水之外,城市生态环境还有不可或缺的植物系统。

  依据《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成都在202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绿地率将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目前成都正致力于水岸景观提升,对滨河两岸进行生态化和亲水性改造,减少河道两侧的建筑物,增加绿化面积、开放空间和景观节点。

  绿化植物将会选择具有滨水特色的高大乔木及观赏植物,通过季相、层次、色彩、花期、气味等合理搭配,使四季都有理想的观景效果。

  “林业园林局不仅需要在宜居水岸工程中指导各区(市)县落实‘增花添彩’工程的各项需求,还要负责做好城市公园提升和城市道路绿化、节点绿化、景观化提升改造等工作。”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绿委办李智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岸线畅通工程中,约457处滨河通道将被连通,其中通过增设景观绿带或增设垂直绿化的方式,要贯通共约233处河滨绿化带。通过植物进行微地形塑造,丰富空间层次及景观节奏。

  除协助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外,为了实现“绿满蓉城”的目标,近年来林业园林局在打造块状绿地方面也不遗余力。

  以成华区为例,2017年共新建杉板桥公园、二仙桥公园、圣灯公园、海滨公园一期、和美社区公园、柳林村街头绿地、中心绿轴公园7个公园绿地,总面积约50.5万余平方米,这些项目都将在2017年7月底之前完工。

  环城生态区升级天府绿道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中共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全市也正在加快把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城市愿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实施生态建设,加强精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是基础。坚持以时代眼光和国际标准编制生态建设体系规划,成都接下来将系统规划“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未来,成都市将以西起都江堰南至双流区的锦江景观轴和三环路绿化带、环城生态区“一轴两环”为依托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坚持高标定位、功能复合,突出环境保护,打造生态绿道;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文化绿道;突出生活需求,打造健康绿道;突出旅游功能,打造经济绿道;突出协作联动,打造智慧绿道。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沿环城生态区,已计划建设全长225公里(一级道路)的天府绿道,其中一级道路的建设标准为能满足自行车国际赛事要求,并将依托一级道路建设略窄的二级道路,向块状绿地和湖泊区域延伸。”

  根据他的介绍,未来新建成的天府绿道处还将修建一批体现天府文化的特色小镇,其中包括熊猫小镇、蜀绣小镇等等,它们犹如明珠在天府绿道上成为休憩旅游的联结点。依照现在的规划,2017年将开始建设天府绿道的南部区段,其中一级道路65公里、二级道路近50公里。

  花重锦官盛天府

  银杏和芙蓉是成都的市树和市花。

  银杏这样古老的树种,在成都盆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下,与大熊猫一起幸存了下来。百花潭公园里的银杏广场中,有一株唐代银杏,20米的树高,千年以上的树龄,每到秋日满树叶片金黄渐染。

  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于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别名为“蓉城”。古籍中誉芙蓉为“堪与秋菊称晚节”,“乃秋色中最佳者”。

  “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工作以“两环两山,两网六片”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为基本脉络,结合各片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功能分区,以“两山三网、一带多片、两区多点”作为全域成都增花添彩的布局重点。2019年底,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2022年底,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

  “成都正在筹划以芙蓉为主体的六大赏花基地,深度挖掘天府文化,实现花重锦官。”成都林业园林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告诉本刊记者。据此前成都市公布的《关于打造赏花基地推动赏花旅游发展赏花经济的意见》,成都市将首批重点打造18个赏花基地,其中包括了芙蓉花基地、樱花基地、薰衣草基地、郁金香百合花基地、桂花基地、山茶花基地等。地点分布在青白江、大邑、崇州、龙泉驿等多个区(市)县。

  据了解,成都计划将通过3至5年时间将其中有条件的基地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或A级旅游景区,逐步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内外较知名的赏花旅游目的地。

  “天府文化实质是传统的天府之国文化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天府这个‘优越秀冠’的过程,就是经营4500年文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转型、不断创新。”四川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对本刊记者表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四川成都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