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扩展的共享经济,会翻车吗?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共享经济,摩拜单车,充电宝
  • 发布时间:2017-06-08 14:02

  随着摩拜单车以共享的名义一夜爆红后,共享汽车和共享充电宝等,一些原本少有人关注的行业或项目,也因附上“共享”二字立即光环加身。不过,在资本驱使下,共享经济正由理性的发展,驶入疯狂扩张的高速大道……

  资本是共享经济疯狂的幕后推手

  今年伊始,共享经济异常火热,从共享出行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乃至共享充电宝,甚至还有媒体报道,共享房子也已经呼之欲出。共享经济正在全面爆发,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共享单车能火起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全民关注和使用的新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解决了公共汽车取车难和还车难的瓶颈问题,迎合了大中城市用户短距离出行的刚需。因此,共享单车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看似需求旺盛的全新市场,只要收费合适,受到用户欢迎理论上是必然的。

  共享充电宝的火热,也有着类似的因素。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24小时即时在线,越来越频繁的操作,让智能手机一直处于重度使用状态之下,电池续航能力就成为了使用中的瓶颈。在公司或在家里时,用户可以通过及时充电来解决,而出门在外时,手机没电就成了大问题。所以,理论上看来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如车站、机场、商业区和景点等公共场所,手机充电服务作为用户的刚需,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对于资本而言,这在美好的市场前景面前,他们必然不愿错失机遇,于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斥巨资到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等领域。仅是在共享单车领域,在摩拜单车一夜爆红后,各路风投资金随之而至,一个共享单车平台,融资动辄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其中,ofo在所谓资本寒冬的2016年就完成了5轮融资,而摩拜单车虽然融资只有两轮,但融资总金额却高达1亿多美元。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今年4月,共享充电宝领域就有9家企业获得投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巨头的身影—4月21日,小米跟顺为资本与紫米科技等投资了“怪兽充电”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步子跨大了,容易扯着那啥

  与前两年的出行市场大战不同,这两年的创业项目都喜欢简单粗暴地打上“共享”二字,似乎不如此无以表明自己的新经济模式属性。于是,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甚至是共享充电宝等一窝蜂地冒了出来。似乎只要商品和服务具有用户共享特点的行业,稍加包装即可摇身一变成为共享经济的一员。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事物过于火热时,很有可能它正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这种表面上的火热,也许会是持仓者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只为了能够把接盘侠忽悠过来。特别是对于逐利而来的资本而言,他们投入大量的现金,就为了搏一个“你开心就好”显然是不大现实的。在“共享”这个看似和善的词汇的背后,资本所期望的不过是要趁着这一波热潮,去垄断某一个共享经济领域,然后再去收割市场。但很可惜的是,除了当时经历过出行市场大战的滴滴出行之外,目前其他共享经济领域还没有出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并且就目前看来,在这些所谓共享经济的背后,也涌现出了不少问题。

  以共享单车举例,随着单车投放增多、用户普及,共享单车在给百姓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暂未成熟的“共享”模式暴露出许多问题。

  首先,“虐车”现象频现。共享单车被用户恶意涂抹、恶意拆解,更有甚者将共享单车扔入河中—3月18日,福州市台江区有9辆共享单车被扔进白马南路附近的白马河中,被相关工作人员打捞上岸后,其中部分单车无法继续使用。此外,有报道称,业内同行或与共享单车存在竞争关系的行业也会对车辆进行恶意破坏。

  其次,停放秩序混乱。共享单车之所以方便,最大的特点便是车辆无具体归还地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锁车离开。但正是不受约束的停车规则,使得有些地方的停放秩序变得混乱—一些单车被随意停放在路口,给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阻碍,还有一些单车被停放在单位或私人小区,变相转“共享”为“独占”。

  再次,安全遭到忽视。3月26日,上海市一名10岁男孩骑行“小黄车”与一辆大客车发生碰撞,遭碾压身亡。这是上海首例不满12岁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致死的事件。此外,街头频频出现共享单车“花式载人”景象,部分父母将车筐当做“儿童座椅”,甚至有些成人也坐进了车筐,在超出车框承重的同时,也造成了道路安全的隐患。由此可见,共享单车虽然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人们在使用时常常忽视用车安全。

  除了“虐车”、秩序混乱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共享单车还被不法分子利用,车上的“二维码”成为新的诈骗工具。如利用收款二维码、钓鱼网站以及木马APP等手段骗取用户个人信息和钱财。

  而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共享单车领域,其也以各种不同的形体出现在共享充电宝和共享汽车行业等领域。所以看似火爆的共享经济,实际上只是虚火正旺。

  一盆冷水之后,共享经济春天还远未到来乱象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乱象出现的呢?除了扩张过快,以下两方面原因也很重要。

  第一,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把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资源进行了较有效率的优化配置。也就是说,闲置的商品和劳动时间属于少数。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盘活这些传统模式下的闲置资源,本身就属于小众或细化市场。Airbnb宣布去年下半年实现赢利,透露营收同比增长了80%。基于其之前数亿美元的营收基础,Airbnb区区十数亿美元的营收在全球酒店业也不过是个小零头而已。因此,这么多资本涌入本尚未成熟尚未壮大的共享经济领域,必然会造成行业泡沫。

  第二,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用共享经济模式。以共享充电宝为例,用户带一个充电宝就可解决问题的事儿,共享充电宝企业们却要在全国各地铺设充电区,劳财费力不说,还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共享经济产品想要成功,首先就要瞄准用户生活中的某个痛点,而且这一痛点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通过其他简单廉价的方式来解决。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提倡用户“共享”的同时,还要保障参与这一共享行为的用户自身的安全和隐私。比如共享房子,虽然住房是一种旅行时的刚需,但是很多人会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而更愿意接受传统的旅馆酒店,而不是使用Airbnb这样的平台—在中国尤其如此。

  刨除了这几个硬要求,再回头看现在中国的共享经济,是不是你就会觉得,这些一窝蜂涌上来的共享经济产品,是不是有一大半不过是在瞎凑热闹刷存在感了呢?

  不过,笔者也绝不是不看好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了“过热”的趋势。很多共享经济产品,无非就是资本逐利的傀儡而已。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会让共享经济迎来超高速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预估的后果。但是,这似乎并非什么坏事,因为无数次互联网资本运作已经告诉我们,大建设和大崩坏时代的交替出现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每一次的循环,最终都会带来的是泡沫的挤压和行业的规范。共享经济,会迎来这种阵痛,但绝不会消亡。只是,在偶尔崛起的一位成功者脚下,必然是那些如昙花一现般的跟风者的累累白骨。

  文/蚂蚁虫、罗乐 图/了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