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优秀纪录片的走红,让大众对“吃”这一字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让观众流口水的同时,也学习了不少与美食相关的知识,那么它的同名手游表现又如何呢?
少有的“高知识含量”手游
关于美食的影视作品被人追捧,那么美食手游呢?最近,《舌尖上的中国》就被搬到了手游平台上去,不过,和纪录片的爆红不同,它的表现只能说是不温不火。原因很简单:手游,主要是用来玩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舌尖上的中国》这款游戏不大像是一款手游,更像是一款教育APP。
提到中国的手游市场,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简单粗暴套路单一”。而这个时候,《舌尖上的中国》手游横空出世,着实让人眼界大开。
相对于很多主流手游更加注重于玩家角色的强度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简直就是手游界内的一股“清流”。首先,它最吸引人的就是奇怪的游戏模式—初入这个游戏,很多人恐怕会以为它是一个模拟经营类手游,但是它给自己的定位却是卡牌类手游。玩家可以通过扭蛋系统来抽取不同的菜品,用来放在自己的餐馆里给客人食用或者与其他人比拼厨艺。在此过程中,玩家还可以跟着主线任务走,逐步挑战全国八大菜系……
但这确定不是“《中华小当家》手游”?
虽然看起来有些不靠谱,但是在深入体验过程中,《舌尖上的中国》手游还是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素质。比如说,在游戏中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专门用来讲解某一个菜品的背景和功效,让玩家对于这一菜品有更深的了解。
除此之外,在完成主线任务挑战大厨的过程中,玩家也需要制作一桌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宴席,每个部分只能上一道菜品,而菜品越符合主题,就越容易获胜。比如说比赛的主题是“色泽”,那么就应该选择一些卖相好的菜。
总之,《舌尖上的中国》手游能让人对中国各大菜系的经典美食有所了解。虽然它不可能让玩家在现实中变成真正的大厨,但是至少能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分清楚主菜和主食到底有什么区别吧?
优势与短板共存
虽然《舌尖上的中国》手游看起来和市面上的竞品完全不同,但这并不代表它就能红得起来—作为一款手游,它也有优势和短板。
它的优势很容易看出来:这一题材的手游在市面上实在太少了,简直就是一个蓝海市场—当然,这片蓝海有多大还值得商榷。同时,《舌尖上的中国》手游还颇有含金量,从游戏内容上来看,它已经综合了卡牌、模拟经营和养成等不同玩法,算是一个合格的休闲手游。
但是,它的短板也很明显。首先就是重玩价值实在太小,从目前内测内容来看,《舌尖上的中国》手游的“肝度”(游戏粘人度与时长)实在太低,玩家玩好了以后就失去了游戏目标。虽然这种设定对玩家“护肝”很有帮助,但是一款游戏想要保持人气,粘人度非常重要。可目前这款游戏在玩家简单体验了一下内容之后,就有一种“无事可做”的感觉,虽然新的菜品在被不断解锁,但是玩法万变不离其宗,缺乏真正的挑战性,很容易就会让玩家弃坑。
其次,游戏的美术画面实在让人有些辣眼睛。慕《舌尖上的中国》手游而来的玩家,多数都曾经是《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观众。他们通常心智比较成熟,年龄不算低,但是这款游戏不知道是请不起美工还是怎么回事,采用的游戏画面以及人物设定,却透着一股寒酸的气息,大宇都嫌弃的风格,它们却还拿来用得很开心。不知道这种低龄又山寨的游戏画面能不能吸引到玩家呢?恐怕答案并不乐观。
老实说,在纪录片领域,《舌尖上的中国》算是一个黄金IP,但是这样的黄金IP,却被直接拿来做手游,还做得如此粗糙,这让人实在有些意外。要知道,一个好的手游产品,不仅不会消耗IP,反而能够提升IP本身的价值,而一个劣质手游产品,则会变成IP的“黑历史”,降低IP本身的档次。
结束语
手游史上被作品所毁掉的IP不计其数,虽然的确存在被毁掉的IP再出新品手游的可能,但实际上这个IP已经受损,价值上也大大不如从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制作这些失败产品的团队,其在损失上几乎是没有的,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团队的一大特点是很容易就被玩家遗忘了。
文/笨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