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是创造,也是破坏

  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陆上资源的枯竭,开采蕴藏在深海海底的矿产资源就成为未来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方向。

  如今,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被授予勘探许可证,大量海域被允许开采。早在两年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平面以下1600米的海域中,商业化的海底采矿活动已开始进行。在那里,诺第留斯号矿业公司计划释放3个巨型爬行机器,将富含铜、锌和金的岩石磨碎,并将其泵入一艘定制的运输船,每天采矿量超过3000吨。

  诺第留斯号矿业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约翰斯顿介绍:“海洋覆盖了地球的71%,而且相对未被开发。相比紧盯着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令其不断快速消耗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用一种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来探索这一尚未开发的潜能,无疑更有意义。”他还表示:“海底的重要金属储量丰富,这些已知金属对发展绿色经济至关重要,且矿藏量一般比陆地上要高得多,所以我们终将不可避免从海底获得必要的资源。”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地质学家布拉姆利·默顿也认为,深海采矿不仅是为了确保新近智能机器的金属供应,意义更为重大的是,人们需要这些金属来制造更为绿色的产品,创造一个低碳的未来,以促进可持续的文明发展。

  目前在深海中,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个领域光明的前景吸引了其他长期从事海上业务公司的注意。比如英国石油公司,在去年12月首次对一艘被称为“松鼠”的无人潜艇进行试验,该潜艇可以从无人机上坠落到海面,然后潜入水底进行检查作业。最近,他们还将一艘小型遥控船与一种名为“机器人潜水员”的磁性爬行装置结合在一起,对安哥拉的海底管道进行检查。

  人工智能与机器的结合,使深海采矿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预计,大约在十年之内,更大规模与深海采矿相关的商业生产活动将会开展,很多公司将从诺第留斯号矿业公司的经验中受益。

  诺第留斯号矿业公司作为深海采矿的先驱,让每个置身于深海采矿领域的人都焦虑地注视着它的发展,如果其间出现差错,将给深海采矿业带来很大的挫折。相反,如果它成功地带回有价值的金属,并使收益大于损耗,那就意味着深海采矿事业即将腾飞。

  深海是一个天然宝藏,但生态系统鲜为人知,因此极有可能因采矿遭到破坏。深海采矿将搬走集矿轨迹上的绝大部分金属结核,使长在结核上固着性底栖生物几乎都遭到破坏,这类生物群落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此外,采矿还会引起上层沉积物的严重扰动,随之发生的再沉积会掩埋底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从而对栖息于沉积物上层的底栖生物产生显著的影响;深海采矿还会使矿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明显降低,由于大部分大型和巨型底栖生物在海洋中分布较广泛,因此局部海底的采矿不太可能导致某一物种从海洋里完全灭绝,但种类多样性恢复所需的时间十分漫长,其中的变数更是无法计算。

  2016年,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家英国子公司开发了太平洋的多金属矿藏,但同时,该地区也是深海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采矿对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生态破坏。

  所以,在环境专家心中,深海采矿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深海生态系统的最大攻击。他们认为,要保护新知识和生物技术的衍生品,必须禁止开采活跃的火山口,且须实行严格且恰当的管制、强有力的监管。英国地质调查局的特雷西·施姆尔德就建议,英国应该从国际海床管理局获得国家许可证,以便建立一个海底观测站,这既可以测试新的采矿技术,也可以监测其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联合国建立了多个临时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来研究开发海洋矿物资源的法律,但科学知识和法规是否到位,深海采矿会不会重蹈陆地开采的覆辙,仍有待观察。在未来几年,国际合作将是必然的趋势:一方面,由于深海采矿带来的环境影响具有跨地区性质,对一些科学问题的解答需要国际合作;另一方面,深海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矿区应该是相似的,各国没有必要开展重复性的工作,这样既可满足科学需求,又符合各方的经济利益。

  文 英国《卫报》环境记者 达米安·卡灵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