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持续进入创新活跃期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13 15:41
创新动向指数2017年报告显示
1960位企业经营者参与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呈上升态势,企业已持续进入创新活跃期。调查同时发现,企业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风险与挑战,包括:创新人才不足、短期行为导向、创新文化环境下降、过度创新风险较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创新动向指数呈上升态势,企业持续进入创新活跃期
1.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57.58分,呈上升态势。“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由“创新环境”“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战略”“创新效果”这五个一级指标构成。同时,“创新环境”又由“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四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又都包含若干个题目;在“创新潜力”这个一级指标下,有“企业家精神”“高管团队创新管理”“企业创新组织能力”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题目。类似地,“创新投入”“创新战略”“创新效果”都由若干层次的多道题目构成。2016年“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57.58分,比2015年指数平均得分高2.63分,表明中国企业已持续、稳步进入创新活跃期(创新动向指数分值范围在0-100之间,由于企业家对每道问题的打分在1-5之间,创新动向指数的临界值为50分)。
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得分分布图显示,样本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并且创新动向指数的企业得分分布整体向坐标轴右侧移动,平均得分显著提高,表明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稳步进入创新活跃期。
2.较高的创新投入提升了企业创新潜力和成效,创新环境亟须改善,创新战略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2016年创新动向指数的具体分析表明,企业创新投入得分较高,为69.32;企业创新潜力和创新效果方面次之,分别为63.18和63.13;创新战略和创新环境的得分较低,分别为46.99和45.28。
2016创新动向指数的总体情况说明: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投入意愿,且具有较高的创新潜力,但受限于外部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战略水平,创新投入带来的创新效果仍有待提高。上述结果表明,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提升企业创新战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外部创新环境基本没有改善,同时在创新潜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新人才不足制约创新,创新文化环境得分下降
相比于2015年,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创新环境指标平均得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得分是45.28,表明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仍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花大力气改善创新环境。从四个三级指标来看,发生较大变动的是创新文化环境,相比于2015年得分下降1.37,值得未来给予充分关注。而人才环境指标得分仍是最低,仅为27.43,反映出创新人才的可获得性是外部创新环境的短板。
1.研发费用税收减免、土地优惠、产学研结合等创新政策落实情况有所改善,但仍需大力提高。对企业所在地研发费用税收减免等创新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表明:总体上,认为所在地研发费用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很差”的企业家占7.32%,“较差”的占34.98%,“较好”的占53.34%,“很好”的占4.36%。与2015年相比,企业家认为,2016年创新支持政策的落实情况有所改善,评价值从3.01(5分制)升到了3.19。分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研发费用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较好”和“很好”的比例相对于2015年有一定增加,尤其是中部地区企业评价“较差”的比例下降最大(11.57%),同时评价“较好”的比例上升最大(13.28%),反映出过去的一年中部地区加强了研发费用税收减免等创新支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对企业所在地提供土地使用等政策优惠落实情况的调查表明:总体上,2016年与2015年的情况基本一致,认为所在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很差”的企业家占12.13%,“较差”的占40.96%,较好的占43.69%,“很好”的仅占3.22%。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家认为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较差”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落实情况“较好”和“很好”的比例较高,并且相较于2015年,中部地区企业家认为落实情况“较好”的比例有明显增加(6.61%)。
对企业所在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认为区域产学研相关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很差”的企业家占6.66%,“较差”的占38.49%,“较好”的占50.08%,“很好”的占4.76%。相比于2015年,企业家认为,2016年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支持政策的落实有一定的提升,评价值从3升到了3.16。从区域看,各个区域的企业家都普遍认为企业所在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较好”或“很好”。相较于2015年,2016年西部地区企业评价“很差”和“较差”的比例下降得最多(两部分合计比重下降了13.71%),同时评价“较好”和“很好”的比例增加得最多,体现出过去一年国家对西部地区给予的科技支持显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对企业所在地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近六成企业家认为区域人才政策落实“较好”或“很好”,认为区域人才政策落实情况“较差”的占35.45%,而“很差”的企业家仅占7.11%。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区域人才政策落实情况“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东部地区企业认为落实情况“较好”的比例较高。
综上,企业家认为目前中国创新支持政策的落实有一定改善,但仍需大力提高,应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例如,对东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土地使用政策,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人才政策。
2.短期行为导向和创新环境约束,是抑制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首先,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创新人才缺乏”是抑制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认为“较强”和“很强”的企业家占比为81.49%。
其次,近八成的企业家认为“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对企业创新具有“较强”或“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说明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无序或不顾规则的“模仿”、低成本竞争,不利于企业创新的实施。
第三,与之前的创新环境结论一致,调查发现,近七成的企业家认为“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的文化氛围”“创新失败的风险过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排在抑制企业创新关键要素的第三梯队。
第四,企业家对外部行业与政策环境的把握,也会影响企业创新。调查表明,近六成的企业家认为“国企占较大市场份额”和“政策变化大难把握”会抑制企业创新。
第五,评价值在3分以上的因素还包括“缺乏对创新的信心”“创新投融资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过严”,这些因素被企业家认为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创新;而超七成的企业家认为“民企/外企占较大市场份额”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很弱”甚至“没影响”。
为了更好地对抑制企业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我们对抑制企业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可以清晰地提取两类因子:其一为短期行为导向,包括“缺乏对创新的信心”“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的文化氛围”“政策变化大难把握”以及“创新失败的风险过大”等;其二为创新综合环境,包括“创新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缺乏创新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企业家认为,短期行为导向与创新环境约束都处于抑制企业创新的较严重水平,得分分别为3.62与3.74,高于平均分3。进一步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认为两类因素抑制企业创新的程度较高。
针对两类因素与企业创新绩效及意愿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短期行为导向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强。因此,我们认为,提高企业创新意愿与动力的根本在于改变企业行为的短期导向,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塑造创新文化,引导企业长期创新发展。
3.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有所下降,东部地区尤为明显。调查发现,全国总体上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相较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有明显下降。具体而言,认为企业所在地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很低”的企业家占6.45%,“较低”的占49.53%,“较高”的占38.89%,“很高”的占5.14%。从区域来看,差异变化较大:东部地区表示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较低”的企业比例上升最多(12.43%),而中部地区表示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较低”的企业比例相较于东部、西部地区呈明显下降趋势。
对企业所在地鼓励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程度的调查表明,认为企业所在地对鼓励冒险、开拓进取的程度“很低”的企业家占5.43%,“较低”的占33.42%,“较高”的占54.05%,“很高”的占7.1%。总体而言,相比于2015年,2016年社会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呈显著增长态势。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指标评价值比较均衡,但增长呈明显差异:中部地区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增长较快。
我们还考察了不同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企业间相互模仿的程度。关于企业所在地对“山寨”产品接受程度的调查发现:认为当地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很低”的企业家占18.1%,“较低”的占44.4%,“较高”的占34.51%,“很高”的占3%,说明总体上超过六成的企业家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相较于2015年调查结果,呈现出微弱改善趋势。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改善最为明显。
对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的调查显示,认为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很普遍”的企业家占17.4%,“较普遍”的占60.92%,“较少见”的占19.54%,“很少见”的占2.14%,说明总体上企业间相互模仿产品的程度很高,并且相较于2015年没有显著改善。
4.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亟需完善,仍需加强执行。关于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完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比较完善”的占46.92%,“十分完善”的占0.73%,“不够完善”的占46.76%,“很不完善”的占5.6%。相比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基本没有变化,调查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亟须完善。
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不够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认为“比较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这一结论在2015年和2016年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对企业更具实际意义的是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比较严格”的占42.54%,“十分严格”的占1.57%,“不够严格”的占49.87%,“很不严格”的占6.02%,相比于2015年调查结果,没有显著改善。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不够严格”的比重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家认为“比较严格”的比重相对较高。
5.消费结构升级与技术变革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双引擎”。环境的变动也将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创新寻求出路。本次调查考察了消费结构升级与技术竞争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调查显示,平均而言,逾七成企业家认为,与5年前相比,企业客户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或“很大”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服务需求的提升”“环保要求的提升”“个性化需求的提升”,这一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迁,消费升级势不可挡。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与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需求引致型创新动力。
对技术变化的调查显示,近六成企业家认为当前技术变化很快以及技术竞争激烈,他们普遍认为“技术变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6.24%)。进一步分析表明,技术变化与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同时存在技术推动型创新动力需求。
为了进一步挖掘政府政策支持与环境驱动之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我们对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意愿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与企业总体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与人员培训投入存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相对于政府政策支持所营造的宽松创新环境,“需求驱动”与“技术驱动”的“双引擎”力量更能促使企业创新。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对整体提升企业创新潜力十分重要
创新潜力指标由企业家精神、高管团队创新管理以及企业创新组织能力组成。企业创新潜力指标平均得分是63.18,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潜力,相比于2015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企业组织能力的得分下降相对较大,得分从49.43下降到44.93,表明组织能力的匮乏将进一步限制企业创新潜力的实现。
对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得益于较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国有企业创新潜力得分略高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创新潜力显著优于中小型企业;创业成长期企业创新潜力显著优于成熟期和滞缓期企业,这一趋势与2015年的调查结论保持一致。
创新投入意愿持续增强,但企业间进一步分化
创新投入指标主要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等涉及企业创新的相关投入。对创新投入各指标得分的分析发现,企业创新投入意愿整体较高,平均得分为69.32,相比于2015年继续增加并维持高位水平,表明企业创新进一步活跃。
1.企业间创新投入意愿进一步分化。对比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意愿仍高于非国有企业,并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得分从相差4.64扩大到5.33。对比不同规模企业,大型企业创新投入意愿仍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两者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得分从相差7.04扩大到8.68。对比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业成长期企业创新投入意愿仍高于成熟期企业,并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得分从相差4.83扩大到7.25。这表明不同企业间的创新投入意愿差距进一步拉大。
2.企业创新意愿持续增强。对企业未来创新投入意愿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在“总体创新投入”方面增加的占56.35%,计划保持不变的占35.77%,计划削减投入的企业仅占7.88%。与2015年相比,企业总体创新投入意愿持续增强,这一趋势在西部地区企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相反,中型企业总体创新投入意愿略有下降;国有企业计划未来一年总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的比重较高。
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增减情况看:计划未来一年“大幅增加”的企业占23.52%,“小幅增加”的占29.79%,“不变”的占39.98%,“小幅削减”或“大幅削减”的仅占6.72%。这些数据表明,与2015年相比,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增长。分组来看,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计划未来一年研发投入占比大幅增加的比重相对较高。
从未来一年有关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式的计划来看,企业内部研发仍是企业首选,计划未来一年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全部靠内部研发的企业家占38.51%,内部研发和外部购买同时进行的占53.47%,其中内部研发比例超过五成的企业占52.15%。与2015年相比,企业创新投入将更加倾向于内部。分组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研发。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2017年报告》,有删减)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