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执法之“度”在哪里

  近来,先有上海松江警察在处理违章停车时“摔抱孩妇女”,后有大连交警以长时间敬礼来要求违停车辆挪车,两起事件引发社会热议:究竟应该如何文明执法?

  执法当依法而行

  徐立(自媒体人)

  2017年8月16日,河北涉县一网民因发帖称当地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警方拘留。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与当地部门认定事件性质有密切关联——有关部门以“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定性。

  从最终调查结果来看,发帖人因未中标新食堂经营权而心有不满,通过网络发布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信息。但这种“信息偏差”并没有到“扰乱公共秩序”的层面。有观点认为,在社会舆论层面,人人都有权评议餐厅的饮食服务好不好,即使评议的言论与实际存在出入,也是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范畴。

  2017年8月20日,邯郸警方发布消息称,该市公安局工作组复查后认为,原处罚决定“适用法律不当”,撤销对吐槽医院食堂的网民的处罚,涉事派出所所长被停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执法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粗暴、不文明的执法方式已被现代社会所唾弃,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已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在上述案例中,相关执法单位对相关法律理解存在偏差,对当事人存在错罚、误罚的情况,并没有依法执法。依法是一切奖惩的基础,更是文明执法的前提。

  如何避免执法过当

  刘国仁(公务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规定,中国许多省区市都制定了关于行政机关文明执法的若干规定。

  以河南省的相关规定为例,其明确指出:行政执法人员在对方情绪激动或者有过激言行时,应当冷静处理,加以劝导,不得以违法对违法,激化矛盾;在受到轻微的攻击或推搡时,应当予以警告,要求其停止行为,但不能进行回击;遇到恶意阻挠、野蛮挑衅时,应当及时上报,保持克制,理智处理,尽可能避免矛盾升级;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沉着应对,及时报警,注意自身安全。

  2017年9月2日,上海警方对“民警摔抱孩妇女”事件作出处理:当事民警朱某被行政记大过处分,涉事女子张某则被警告处罚。

  经查,9月1日上午,民警朱某在对一辆小轿车开展违法停车整治时,遭遇车主张某怀抱一儿童过来阻止。张某有纠缠民警、扒车门、拉扯警车后视镜、用身体顶住副驾驶车门等行为。朱某多次警告后,张某开始威胁、推搡执法民警。朱某最终未顾及张某手中怀抱儿童的安全,采用粗暴方式将其控制,致使张某怀中的儿童跌落在地。

  警方认为,张某行为已构成阻碍执行职务,而民警反应过度,处置方式超出了合理限度,造成不良影响。

  执法过当也是一种不文明执法的现象。相对于经过专业训练的执法人员,大多数当事人在体能和技巧上处于弱势,尤其在上海这次事件中,当事人为怀抱婴儿的妇女。出于常识判断,她对执法者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非常小。按照之前提及的地方法律法规,民警完全没有采取绊摔的必要。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只有始终坚持文明执法,才能树立良好的执法者形象。

  对文明执法者要有敬畏感

  王燕可(旅美学者)

  在西方国家,警察在正常执法过程中,鲜少受到当事人的推搡或阻拦,这是由于对违章停车这样的“小错误”而言,阻碍公务或袭警是十分严重的罪行,无论是刑期还是罚款都会是交通违章的数倍。许多自驾游的中国旅客在美国租车时会收到租车公司的提醒,如果路遇警察检查,一定要无条件配合,对警察的处理有不同看法,也必须在事后进行申诉。

  西方警察当街开枪引发舆论争议的事件并不鲜见,但是中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总体来看是相当谨慎的。2014年5月,云南镇雄警方当街开枪击伤一名“驾车冲撞赶集群众”的男子,该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罕见的一起中国警方当街开枪的事件。当地警方此后通令表彰了“果断依法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的民警”。

  网络舆论对此事的议论有过质疑,但后经查实,特警射击前,不仅曾鸣枪警告,还试图上前制止,开枪是在犯罪嫌疑人一意孤行并可能造成更多群众伤亡情况下的紧急处置行为。

  当然,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以美国为例,公民可合法持有枪支,因此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面对的潜在威胁远大于中国警察。一旦当事人不按指令行事,警察会作出的反应也肯定比中国警察要激烈很多。

  另一方面,中国人喜欢讲情面,当我们面对城管、交警等基层执法者时总喜欢道个歉、说好话、求“放一马”,不得不承认国内群众的守法意识和社会契约精神都有待提高。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有整个社会形成敬畏执法者的氛围,每个人形成敬畏秩序的习惯,我们才会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敬畏文明执法,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基层执法者该怎么做

  金明(基层执法者)

  严格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基础,离开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文明执法反过来也能促进严格执法的实行,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首先,文明执法离不开严格执法。所谓严格执法就是要严格按法律规定的内容、精神和程序执行。执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执法,全面收集与当事人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包括对相对人有利的和不利的证据,然后依法作出处罚。

  执法机关要实现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单位的形象,只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精神和程序执行法律,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执法。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执法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平和心态待人,要知道绝大多数群众都是明理的,只要多给他们讲道理,多宣传法律法规,他们都会服从管理。

  与之相反的是,粗暴蛮横的态度易使当事人反感,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引发口角,激化矛盾,造成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起哄,这样不仅对执法工作带来不利,而且会影响执法队伍的形象。

  公正公平处理是防止矛盾发生的前提。执法人员对各种违章行为的处理要把握得当,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注意尺度的把握,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在基层执法中,执法者的态度、语气、用词、乃至身体姿态都会影响到被执法者的反应。当执法人员遭遇粗野蛮横型的当事人时,既要态度严肃地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危害和拒不纠正将会承担的法律后果,又要刚正不阿地讲清法规条款,以正气压倒对方蛮气。

  对于屡犯者,要孜孜不倦地对其说服教育,说话切中要害又留有余地,同时尊重违规者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利于做好转化工作,切忌说话时用手指指向当事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