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收入千万,是不是泡沫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08 15:18
近日,“网红”青年教师网上讲授思想政治课,短短几天获千万点击的消息刷屏朋友圈。此前,媒体曝出北大教授在线讲授经济学课程,超17万的用户每人199元的“学费”让该教授的专栏获得近3500万元的收益。
近年来,公众对互联网教育的热情高涨,“网师”职业应运而生。有人认为,在线教育将颠覆传统教育方式,与此同时,网课内容良莠不齐、关于“网师”名不副实的投诉事件屡屡发生。
如何理性看待“网师”走红现象?
“网师”走红体现“知识就是财富”
李薇(某在线教育平台前高管)
在线教育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好事情。“网师”收入只要符合市场规律,无论多高都应该支持。正是由于互联网教育的火热展开,使我们的教育实现了形式多样化、教育产品差异化及渠道多元化。
在线教育最早授课方式以课件课程居多,教师按照课件讲课,学生付费后把课程下载下来自学。后来进化到教师录制视频授课,直播时代到来后,授课形式反而更像传统课堂,学生面对教师的“体验感”非常强。为什么“网师”的教学受欢迎?因为在线上课堂,教师与学生互不认识,学生享有充分的“用脚投票”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拿出“良心”内容才能留得住学生。
线上平台的运作也日趋科学,以前线上教育平台的运营方式是把所有工具组合起来卖给教育机构,而如今我们是把平台开放给“网师”个人,鼓励个人到平台上讲课挣钱。
线上课堂门槛低,同时又有规模效应,有了开放公开的网课平台后,就让“网师”们去赛跑。在线教师必须知道:你面对的是怎样的群体?他们喜欢怎样的课程?那些最后胜出的“网红网师”,一定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地方。
至于监管方面,我认为目前现在平台做得也已经比较充分。在从业准入方面,在线教育平台有严格的资格审查,除教师从业资格证必备,学生评价体系也与网师收入直接相关。当“网师”与平台结算当期收入时,其所有订单都可能被抽查,一旦发现有评价低、不合格订单,这笔交易的收入就会被平台禁止取现。
总的来看,在线教育方兴未艾,“网师”高收入体现“知识就是财富”,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点赞。
炒作“网红”教师是为了融资
熊丙奇(教育学者)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在线教师已经成为高收入职业,传统学校教师在网上开直播课,互联网就能魔法般地提高这名老师的授课品质,吸引几万人点击购买似乎不是难事。这种误解令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创业当“网师”,做“知识网红”。
与“网师”年收入千万元这类劲爆消息相随的,是在线教育投融资消息。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20日,今年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达到147笔,累计资金75亿元。可以看出,国内外资本正在对在线教育下重注。
表面上看,既有千万收入的顶尖“网师”,又有亿万资本注入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行业似乎风光无限。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在线课程购买者寥寥,能有几百人愿意花钱购买的课程,已经算得上“热门”。的确有极个别教师特别受追捧,但这样的“网红”只是凤毛麟角。
至于在线教育平台,研究机构对国内400家主要在线教育企业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市场上70%的在线教育公司处于亏损状态,10%的公司持平,能盈利的仅占5%,还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
为什么在线教育机构亏损严重,而资本却这么青睐在线教育?能解释这个矛盾现象的,只有一个词:“炒作”。
很多在线教育机构还没有找到可持续营利的模式,但为了获得资本不断投入,于是就把力气放在炒作某些题材上,年收入千万的“网师”就是炒作题材之一。这样的炒作,都指向一个目标——吸引资本投入。基于“炒作”的在线教育充满泡沫,企业急功近利,一些平台企业老板“圈钱”后不想好好做教育,却打起通过金融运作进一步赚大钱的主意。
从长远看,炒作势必伤害在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千万网师”的宣传可以休矣。
课堂是虚拟的,名师的真实性更要严格监管
周光琦(网课学生的家长)
在线教育虽然已不算新兴事物,但目前整个行业仍处在自由散漫、野蛮生长的早期阶段,行业准入、师资标准等都比较模糊。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激烈,在线教育的确是分享线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但如果缺少规范与管理,让一些不具备教育资格的机构,一些不具备名师资格的教师,一些经营不规范的草台企业得以浑水摸鱼,不但会伤害家长和学生的利益,也会对在线教育行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严重的伤害。
什么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那就是在眼花缭乱的网课中能否找到真正的高水平教师。某些“网红”在线教师的课程可能很受青年学生的欢迎,但在不少学生家长看来,“网红”教师不见得比传统名师更有水平,甚至在专业上远远不及传统学校的名师,他们粉丝众多,只是因为其个人或团队深谙传播规则,善于包装自己,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用轻松幽默、更适合网络的方式演绎出来而已。
简单理解,“网红”教师一般都是段子手,学生听一节课跟听了几段相声似的,课堂氛围很热烈,但这样的学习是否系统、深入呢?就要打个问号。大部分文化学习,还要经过考试的检验,哈哈笑着学习,能比传统上课、记笔记、用作业巩固的方式得到更理想的分数吗?基于这些问号,我认为网络活跃度和粉丝数不能代表根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那么谁来帮学生和家长对在线名师的真实性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呢?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加大网课监管力度,为在线教育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教育机构与从业人员的资质严格把关。我建议,教育监管部门或第三方监管机构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网师”信息库,任何教师想要网上授课,都需要在信息库中输入真实信息并进行备案。
“网师”走红不能说明在线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韩启(媒体人)
几个明星“网师”走红,不能说明在线教育取代传统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来看,网课和传统课堂并无本质不同。目前所有的在线教育模式仍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这种模式在本质上还是传统教育,是灌输式、说教式教育。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这种授课模式适合知识、技能的灌输教育,但不利于师生互动,很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线教育要强调“规模效应”来实现其收益,名师“网师”直播一门课,巴不得有几万学生来听,面对数量庞大的线上学生,“网师”又如何能实现互动?学生又如何表达独立思考结果?虽然小班网课可以解决互动问题,但是收费高昂会导致受众群体极其有限。
在线教育的从业者至今还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面授教育问题到底在哪儿?面授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而“网师”可以带来什么?尽管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平台,但完全能够回答上述问题的平台或内容还没有出现。
事实上,“网师”和传统教师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一个思路就是网课能满足更多元化、更细分的市场需求。例如,解决就业或提高收入方向的课程就要更实用更有效,而基于兴趣爱好,如摄影、绘画等领域,未来的发展就要依靠对内容的进一步细分和深耕。
国内在线教育仍旧处在探索阶段,繁荣背后一些泡沫正在破灭、沉淀。但对于在线教育的明天,我们依然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