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国制造”中的“隐形冠军”(下)

  它们早已在稳步推进“工业4.0”战略

  坚守传统的同时,德国顶尖中小企业也早已在稳步推进“工业4.0”战略。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提高德国未来工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其核心在于利用物联网络系统将生产过程数据化、智慧化,从而更快速和个性化地服务客户。

  德国企业管理者告诉我们,“工业4.0”听起来很“玄”,但其实无非是从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努力提高。

  比如,在总部位于巴伐利亚州小城肯普滕的知名机床生产企业利勃海尔(Liebherr)的厂区里,时常可见机器人“上料员”的身影。它们可以24小时工作,晚上工人下班后也可以按程序照常运行。

  为了提高捡拾精度,利勃海尔公司设计出了一种“测量可视系统”,通过激光器和摄像头之间的相互作用,更精确地扫描工件并实时反馈给机器手,帮助它们辨别工件的细小特征,实现深箱取物。

  另一家刀具企业瓦尔特(Walter)则与德国专业刀具数字管理软件TDM Systems合作,把所有的机床、刀具和生产数据都搬上了App,主管能实时了解到每一台机床在做什么、哪款刀具已经在哪种框架条件下使用了多久等专业数据,再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守在机床旁边记录了。

  下一步,他们的计划是把所有的实时监控系统搬上虚拟现实(VR)平台。

  “说到底,‘工业4.0’就是为了提高制造的整体效率,努力优化生产流程,同时与客户一起分析问题,找出最适合对方的解决方案。”舒勒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伯特说。

  “隐形冠军”们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同点:就是都从很早就看好中国市场。

  已有178年历史的舒勒公司,1895年就向中国交付了第一台硬币冲压机——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勇敢的商业决策,因为120年前不但没有飞机,甚至还没有越洋电话,机器坐船要花好几个星期才能到达中国。

  如今,中国已经是舒勒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与欧洲和美洲各占其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他们很骄傲的一件事,就是“红旗”轿车的生产线上使用了他们的压力机。

  利勃海尔则与中国民族品牌有深厚的合作渊源。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与海尔组成合资公司“青岛利勃海尔”,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今他们又为长安福特和长城等中国汽车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还为国产大飞机C919制造了起落架。

  另一家德国家族机床企业格劳博(Grob)公司则表示,目前他们每年约35%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且表现稳健,因此他们“坚定认为中国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几天的行程下来,我常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制造”会有一天达到德国这样精准、严格、环保的程度吗?

  最关键的一点,恐怕还是要先培养起不忙着挣“快钱”,一心一意打造一家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文/欧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