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你身边的潜力股(下)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21 10:00

  会喝酒

  自人类文明崛起之时起,饮酒就已经蔚然成风,虽然世界各地酒的种类不同,酒文化也大相径庭,但是喝酒逐渐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典故都与酒有关,比如鸿门宴、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等。酒能传递感情,因此才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

  自然而然地,一个人是否会喝酒,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潜质。会不会喝酒,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评价:一是酒量,能喝多少酒,这是硬实力,像《战狼2》中吴京一个人喝了五杯“深水炸弹”外加一瓶茅台,可谓酒量惊人;二是酒品,即在喝酒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人品和素养,这是软实力,软实力比硬实力更为重要。

  光有酒量或光有酒品都不能算高潜质,高潜质的人必须是酒量高、酒品正兼具。这类人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勇敢有担当。除了少部分人喜欢喝酒以外,很多时候人们喝酒是为了工作硬着头皮上,毕竟你要在圈子里发展,就要遵守圈子的规则。所以,会喝酒的人大多坚强、勇敢,具有人情味,特别是那些愿意帮人挡酒的人更具有担当。这种人即使在工作中也常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因此受到领导器重。仔细观察身边的同事,往往那些会喝酒的人通常职位升迁的速度比别人快。

  豪爽真性情。大多数人交朋友会选择那些有些小缺点但有真性情的人。喜欢喝酒就是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是好酒之人。“一饮一斗心浩然”,豪爽之气往往从酒品中可见一斑。他们不会絮絮叨叨传播负能量,他们更愿意“醉笑陪君三万场,不用诉离殇”。试想,如果一个人永远保持克制,生活如带着假面具一般,是多么的无趣无聊;即使在喝酒时喜欢找各种借口推脱,也会让人觉得做作,不爽快。

  开放有气度。在饭局上,人们相信“酒品如人品”。虽不能说喝酒就代表着真诚,但至少是敞开了心扉接纳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所以喝酒的人更重视别人的感受,有更开放的胸襟,有接纳他人的心态。酒桌上敬酒不饮是大忌,会被认为是对敬酒方的侮辱。如果对方请你喝酒而你拒绝,给人的感觉是“不给面子”“没诚意”,难免因为难以融入圈子而损失人脉。

  主动有作为。人与人的结交,需要认同、融合,减少隔阂。无疑,酒局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上佳场合。同理,如果几个人即将成为合作伙伴,一起吃个饭、喝点酒是最好的验证方式。我们会发现,身边那些积极组织酒局的人,多是社交圈的中心,他们组织能力、执行能力都极强,考虑问题周全,办事果断,而且敢于直面问题。

  据说马云喜欢以酒品观人品: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酒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却假装不会喝,并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我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这样的人则可以放心重用。

  按照科学的解释,人的酒量取决于体内的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作用的大小。正因如此,能喝多少酒,除了后天锻炼以外,很大程度上受先天因素影响,同时,在喝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受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影响比较大,而这些都是相对稳定的品质,因此为数不少的人把会喝酒当作观察人品行的一种方式。

  担任过学生干部

  在写这个特征时,本来想写孩子王,因为潜质主要是天生的素质,往往在小时候就能展现出来。童年时期在小朋友当中成为孩子王的,可以说是自然而然脱颖而出的领导者,是领导能力的一种表现。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孩子王可能是那些性格外向、比较调皮、胆子大的小孩,而有些性格内向比较低调的小孩,他不喜欢领导别人但也很聪明;二是由于童年时期比较久远,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难以验证。而相应地,在高中、大学、研究生期间能够成为学生干部,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定是一种高潜质的表现,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

  在笔者从小学到MBA的同学中,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基本上都发展得较好,大部分都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有的甚至独立创业。笔者在许多企业开展人才测评时也注意到,那些业绩优秀、职位提升较快的被测评者,大多数在学生时代有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

  前段时间,碧桂园总裁莫斌在讲话中向学生会主席抛出橄榄枝:“如果把大学学生会主席都招到我们这里来,这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当无数优秀学生聚在一起的时候,公司的潜力是巨大的。”他的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综观中海、龙湖等房地产企业,确实集聚了不少学生会主席,而且这些人的表现的确不错。

  担任学生干部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比如计划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有机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学生干部不像工作以后的职位那样有很大的利益回报,更多的是一种服务性,这本身就体现一种责任担当和集体精神。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当学生干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你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体验到政治的存在。政治是利益的博弈和平衡。读懂每个人的利益诉求,看到人心的细微差异,寻找靠山、同盟,培植继任者,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东西在学校里早点学会,会少交很多学费。

  当然,将担任过学生干部作为高潜质人才的特征之一,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职位层级越高、权责越大则越有潜力。通常来说,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各部的部长、社团负责人等中高层职务是比较有分量的,班长也是个不错的职位。有的应届毕业生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应聘时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把自己包装成副班长、社团干事,其实这两个职位都没什么竞争力。

  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间越长越有潜力。有的人只是在某一阶段当过学生干部,时间较短,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长期身居学生会的高层职位,则必有其过人之处,要么是组织号召能力强,要么就是沟通协调能力出众,等等。

  要看有无真才实学。成功当上学生干部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民选,一种是内定。所谓民选就是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的,内定就是在学校、老师指定或操纵下产生的。民选有可能选出平庸的老好人,内定有可能选出马屁精。哪种方式都未必绝对靠谱。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才测评时,要重点挖掘被测评人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尤其是那些能突出显示其管理能力、个人影响力的事情。

  名校毕业

  前段时间在一个职场类电视节目上,一名大学生质问一位企业招聘经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没经验,985大学毕业的也没经验,您为什么只用他们,不用我们呢?”

  该招聘经理这样解释:“区别就是,我问你英语成绩,你说你刚过了四级。但是同样的问题我问到985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就不会用四、六级来评判英语水平,他们会说自己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其次我问你计算机水平,你是国二刚过,很初级。可是我们公司技术部刚招来的985毕业生,已经是很成熟的水平了……又如和你竞争同一岗位的985院校毕业生中,有的人已经在这个行业尖端的杂志上发表过他的见解;还有很多人,在他踏入这个专业开始,就会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行业交流会,已经规划好要在这个行业中发展;甚至一些同学,非常有闯劲儿,他在学校的扶持下,在政策的扶持下,或者在社会上寻找一些投资人,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开始创业了。”

  这位招聘经理的解释非常实在。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的推动和影响。有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水平,大约是与他交往最多的五个人水平的平均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边的人是什么样,你就会慢慢变成什么样。进入名校可以让你置身于优秀人之中,从而极大地提升自己。因此我认为,名校毕业也可以作为判断高潜质人才的一个特征。

  那么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关键性差异在哪里?打个比方,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就好比少林派与丐帮的差别,丐帮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帮”,但只有帮主一个人厉害,其他弟子都只会点三脚猫功夫,而少林派则不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连扫地僧都是深藏不露的顶尖高手。名校就如少林派一样,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活力,有创意,有教养,爱挑战;老师都是国家甚至国际学术人才,有学识,有智慧,有远见,爱思考。听说过张俊成吗?他曾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1995年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现为长治市一所中等职校的校长。这就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喜欢要名校学生的原因。

  前段时间,苏宁的招聘负责人曾直言:“我们的管培生只留给985、211院校的毕业生。”非名校毕业生表示不服。当年我也觉得不服气——非名校的同学也有努力的,为什么要一棒子打死呢?进入社会久了我才明白,其实名企要的不是多么高的GPA(平均学分绩点)成绩,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

  当然,我并不标榜名校里全是优秀的人,只是他们拥有的平台和资源往往优越于普通院校。

  再如,在名校里面,学生的眼界更高,视野更开阔,做事的标准也更高,而这个做事的标准通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努力奋斗的程度。

  但是,这些差异还不足以使其列入高潜质人士的特征之中。名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差异在于,名校的招生门槛要比普通学校高得多,也就是说,他们只招最聪明的人。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的分数线无一不是比其他学校高出很多。许多企业也深谙这一道理,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的BAT三巨头、四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等,无不在名校招收毕业生。因为他们知道,人的能力里面至少有30%-40%是后天很难改变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智商。而智商又是最容易判断的。

  可能有些人会拿陆步轩来说事儿:你看人家也是北大毕业,还不是在卖猪肉?可是陆步轩后来与同为北大毕业的校友陈生合办“屠夫学校”,打造连锁猪肉品牌“壹号土猪”,还写了两本书,文采斐然。2014年他和陈生创办的“壹号土猪”成功上市,随着股价的节节高升,陆步轩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一百亿,给母校捐了9亿。谁都有过困难的时候,关键要看人生最终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还有的人会拿古代的状元来争论。说有两份名单,一份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另一份是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肯定是后面的。最后告诉你,前面的都是清朝科举状元,后面的都是落第秀才。因此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说考得不好的同学将来不是领导就是老板,而考得好的很可能会在这些考得不好的人手下打工。

  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拿状元中最差的人和落榜中最好的人来比,当然没有可比性;如果把所有的状元拿来与落榜生比,看看会是什么结论。

  当然,我不否认非名校也有优秀人才,比如马云、马化腾都不是名校毕业,但从整体上来说,名校毕业成为优秀人才的概率要大很多。“优秀”和“高潜质”也不是一个概念,潜质其实就是一种成才的可能性和加速度。有的人潜质不高,但是通过后天努力,再加上贵人相助,也可以发展得很好。

  名校也分三六九等,通常来说,越是世界级的名校,其影响力越大,高潜质的人才越多。

  此外,在招聘和人才测评时主要看第一学历,为什么呢?因为到目前为止,高考仍是全国最公平的人才选拔途径,而后续的学历考试竞争性相对要低。

  最后总结一下:在这七个特征中,“有小才华”是从成果的角度来衡量,中间的几个特征是从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来观察,而“做过学生干部”和“名校毕业”则是从个人经历来判断。

  应该说,并不是一定要七个特征兼备才算是高潜质人才,通常只需要具备其中一部分就可以,如果七个特征中你具备的个数越多,说明你的潜质越高。潜力与成功是正相关关系,但成功除了受潜力影响之外,还受到外界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出身、人脉、个人努力程度、运气等等。

  文/曾双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