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囚徒 昂山素季 亚洲最美的女人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囚徒,昂山素季,诺贝尔和平奖,英雄
  • 发布时间:2010-12-21 13:58
  昂山素季走出囚禁她多年的房间,得知这个消息,正值北京的初冬,那段日子每天都乌蒙蒙的,这一则消息如阳光照进了心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囚禁自由。强迫的沉默,只会让她的发言更有力量。”初出牢笼的昂山素季消瘦清决,然而眼睛仍旧莹润发光,神采奕奕。

  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用诺贝尔和平奖的一百三十万美金奖金成立了信托,为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出力。她是缅甸人民心中的精神英雄。

  1990年,在缅甸的政治选举大会上,若不是军方强硬地废除了民众的选举结果,昂山素季本该成为总理。然而总理做不成,却成为了军方的囚徒。1989年7月第一次被软禁,在过去二十年里,她有十四年的岁月是在监狱或居家软禁中度过。被软禁期间,并不消沉。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听摇滚乐,经常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曲。

  军队折断了她的天使的翅膀,但天使的翅膀永远在成长。不论身处何处,哪怕深陷囹囵,她追求自由,民主与独立,这一股热切的风,如春风,她希望吹进每一个缅甸民众的内心,驱走久藏于心的寒冷,无助以及听天由命。然而在一个被武力控制的国家,一个从外围冲杀出来的领袖,要一直做领袖,与强大的军队抗争,那么她必须是强悍的。刀枪不入。她必须放下她的柔情,做一个坚定的、外人看来近似乎“冷酷”,以及内心无比强大的女人。

  她的传奇一生,像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掷地有声,矢志不渝。

  她充满了传奇色彩。出身在一个英雄主义的家庭,一家人从政。父亲是将军,魁梧而威严,刚正不阿,受人爱戴。然而,在她不到三岁,父亲为了缅甸独立而与英国谈判,被政敌所暗杀。母亲忍着剧痛,竭力为她造出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那里有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卡拉威宫,柚木平台。湖光山色中,母亲朗朗地读着诗歌,有时候打着轻快的鼓。母亲真的做到了,她拥有了一个干净透明美好的童年,虽然父爱缺失,然而红彤彤的母爱一直陪伴着她,玩耍、读书以及成长。

  母亲选择的读本都是一些著名的传记,里面充满了先进的思想,民主自由跃然纸上。于是从很小的时候,内心对那种民主自由的向往,就像一颗燃烧的碳,炙红、热烈地燃烧。父亲是缅甸英雄,母亲又是印度大使,这样的家教与氛围很容易将她塑造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充满政治抱负,心怀理想的乌托邦,满怀英雄主义。

  于是成年后在选择大学的专业上,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政治学。在英国牛津大学苦读四年,她原本想当一个学者,要研究缅甸文化。她最田园的想法不过是有一个正经点的工作,好好地生活罢了。

  刚开始,命运似乎对她并无暗示。一切按照她预设的步子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大片时间她用来钻研、考察、记录。她想整理出她的祖国,缅甸的历史,这个经历了众多变革、战争,满目疮痍的国家,要怎样进行良善的改革,才能达到她当时所在的英国这等国家的水平。

  她当初只是怀抱着这个念头,一头扎进了历史的书籍中。她阅读无数的名人传记,希望在那些人的思想中寻找相碰而出的火花。在政治的精神层面,她一直希望寻找到精神偶像,然后与他们热恋。可激情就像阑尾,即刻就无,崇拜消失。然而,遇到英雄甘地,她对他的热情始终不曾减轻过。他就像她的精神按摩者,每当她在现实生活里被疲惫无奈,看不到出路的时候,她就阅读甘地的传记。

  她在心田小心翼翼地保留一块英雄的自留地。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她却又是另一翻模样。她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女子。有着极致的五官,优雅地、温和地散发如沐春风般的微笑。瘦弱而清决,有着亮晶晶的前额,头发常常挽成一个髻子。身穿缅甸的传统服装,下身围着纱笼,一步一趋地走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成为非常迷人的一幕。

  有很多男生爱慕她,向她表白宏大而急遽的情感,想与她约会。她洁身自好,落落大方,与男生们保持友情,又让他们知道其中的距离。然而有一个男生,她对他不同对待。她会应他之邀,精心打扮地与他一起散步聊天、看电影、运动或出游。或者只是两个人在图书馆各自看书,默默地从清晨到晚上。这个人就是她日后的丈夫迈克·阿里斯。他们有着共同热切以及好奇的心,对知识、对国家、对民族。

  毕业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了一起。结婚、生子,过着凡夫俗子们雷同的生活。那是他们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她妥当地处理生活上的一切细节,同时竭尽所能地挤时间阅读、做笔记、写日记。她的丈夫和孩子被小心地宠爱,呵护。然而,即便如此,她的丈夫迈克·阿里斯知道,他的妻子绝非一般缅甸女子,她体内流着的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的血,生来就跟国家人民扣连一起。有时候他甚至侥幸地幻想着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若真是一平凡女子,恐怕他又不甘心去全身心地爱,人就是如此的矛盾。生活并不是你拒绝它的到来,它就真的不会靠近你。无论丈夫迈克·阿里斯怎样的惧怕,十多年以后,在短暂的平淡快乐之后,那一天还是到来了。不可抗拒。

  那一天,英国下着细细的小雨,并不感觉到寒意,迈克·阿里斯在书房写书,儿子们度过着并无两样的快乐童年,昂山素季在厨房里收拾。然而一个电话,分外的响。昂山素季心里忽然一惊。电话来自缅甸,母亲那边传来中风的消息,她无论如何必须回国一趟。

  全家陷入了沉默当中。迈克·阿里斯知道,妻子此次回国,凶多吉少。他甚至比她还清楚缅甸当时的时局状况。军方统治下的缅甸,民不聊生,幽怨百出。数以千计的学生、办公人员和僧侣走上街头,要求实行民主改革。局势的动荡,迈克·阿里斯非常的担忧,但他并不阻止妻子回去。孩子们收起往日的欢声笑语,而是倚靠着母亲跟前,久久地不离去。

  第二天,昂山素季出现在示威游行的队伍当中。很快,她被推倒游行领袖的位置上,她用她潜藏内心已久的激情演说,赢得了缅甸人民的热爱、拥护。

  她满腹民主自由和平的乌托邦式的理想,若烟花爆竹,一经点燃,便急速地绽放。尽管政治被人们赋于过多的利益工具、交易手段、黑幕外衣等等判定而显得丑陋无信,但她所希冀的政治、社会状态,是一个洒满爱心、众生平等的秩序和规范的世界。她反对贪腐。她认为贪腐分为四种:一种是欲望去诱使个人离开了正确的道路,这是一种腐坏。第二种腐坏叫做偏瑕,由于个人一个太狭隘的观点跟视野,使得他偏离了正确的道路。第三种纯粹就是因为无知,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正确的道路。第四种就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由于恐惧,它逐渐逐渐的摧毁了人们所有关于是非的观念。

  她将这种观念植根于人民的心中。她的行为是当时的统治者军方所要遏制并镇压的。军方对当时的游行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昂山素季也没逃脱。她被军方软禁。她不过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军方并不打算杀害她。他们威逼利诱,希望将她驱逐出境,从此不再踏上缅甸的国土。

  军方并没有如愿。昂山素季毅然决然地拒绝。她知道,相比自己的那个小家,她有着更深重的责任,将每一个身处困境的祖国人民解救并解放出来,从身到心。她也知道,自己出生于昂山家族,命运就没有对她做普通人的安排——要像父亲那样,置个人生死度外,以国以人民为重。从她决定再次踏上缅甸的土地那一刻起,她已经预知自己将处于了惊心动魄的境地。她必须做出抗争,与女人的弱点抗争,与肩上的责任抗争,与庞大的国家机器做抗争。

  她奋力地抗争着。奔跑着。向着她所所构想的乌托邦奔跑而去。后面留下了很长很长的阴影,如果此时力量不够强大,会随时被巨大的影子所吞没。

  无数的夜里,她思念丈夫,渴望见到两个孩子,这种思念煎熬着她,使她夜不能寐,使她流泪到天明。这样的时刻,她知道自己快扛不住了,她就拿出甘地的自传,一字一行的阅读着,他好像在书里活了过来,与她对谈,告诉他,要革命就必须有牺牲。她就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煎熬,然后又自我安慰着。

  然而那一次,她毕生不能忘记,她心中无限愧疚。那是1999年,她得到丈夫病危的消息,军方又一次“善意”地劝她离开缅甸,为丈夫奔丧。然而,她知道一旦离开了缅甸,她将再也不能回来。那么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她的家庭所有的牺牲亦是白费。她忍着剧痛,拒绝了军方的提议。她朝着英国的方向,跪在地上,深深地久久地,没有起来。她知道,丈夫是理解她的。

  人们难以想象这个瘦弱的女子身体里会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为了理想,哪怕万劫不复,哪怕抛妻弃子,也无所畏惧。甚至在经受了人世间最剧烈的苦痛,她依然在人们面前绽放她的微笑。她如此的淡定。她如此的好看。如此的美好。她的美好并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天生丽质,而是因为她那种内在的气质,有某种精神领袖的坚定、谦虚跟温和。

  1990年,在缅甸的政治选举大会上,若不是军方强硬地废除了民众的选举结果,昂山素季本该成为总理。然而总理做不成,却成为了军方的囚徒。1989年7月第一次被软禁,在过去二十年里,她有十四年的岁月是在监狱或居家软禁中度过。被软禁期间,并不消沉。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听摇滚乐,经常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曲。

  在2005年6月19日:全球十四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这一天是她六十岁的生日。然而缅甸军政府以刑期未满为由,继续将她软禁。2007年5月27日,原本是她软禁令届满的日子,按道理她应该能够自由地走出家门,与民众接触,但是缅甸军政府提前两天到她的住所,通知她软禁期将继续延长。

  2010年,11月13日六十五岁的她终于软禁期满获释。初出牢笼的昂山素季消瘦清决,然而眼睛仍旧莹润发光,神采奕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囚禁自由。强迫的沉默,只会让她的发言更有力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