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宝藏在说话

  “叮”地一声铃音,“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场。

  岁末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和另一档以文物为主角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成了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最受欢迎的内容。

  古老的器物中,有先人对生老病死、善恶美丑、命运沉浮的思考,这些问题,也是今人的关切。

  通过大众传媒,博物馆与博物馆里的文物正在颠覆人们的认知——文物不是冰冷沉闷的,它可以“活起来”,可以“开口说话”,甚至成为“网红”。

  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加强合理利用,是保护好文物、传承好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合理适度的文物活化利用,将使文物保护的成果更多惠及社会。

  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现在,“让文物活起来”已从理念转化为切实行动。

  《国家宝藏》的热播显示,文博人正在通过和电视人的合作,寻找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广开媒介讲故事来实现文物的活化。

  从侧重保护、收藏、研究,到重视展示、教育、传播,博物馆正在逐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围绕文物资源,与企业合作,积极进行文创产品研发。

  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条路径——通过对文物资源的创意转化,让文物走入日常,服务大众生活。

  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推进合理适度的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保障,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

  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以文博单位为主体,企业提供协助,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为文物的“开口说话”,提供了一种“活”生态。

  共同的参与,源自一种期待。时代给文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培养一批会为文物讲故事的人,建立一支既懂研究又懂传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习总书记说:“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倾听文物的声音,总会找到那些超越器物本身,让人心动的所在——赓续千年的美德和有待完成的梦想。

  因此,当代中国人仍将继续与文物的对话,最终,在对话中涵养精神,用实践来回应心动。

  文/刘佳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