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2000年前的“山海兽”

  在九尾狐尾巴的塑造上,十驎没有简单地将其描绘成骨头加皮毛,而是无数个纤细晶体的组合,轻盈、纯粹、有力

  中国2000多年前的神兽什么样?青年画家十驎以《山海经》为灵感刻画的《山海兽》绘本,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现代答案。

  1989年出生的十驎画风冷竣奇幻,将古《山海经》中简陋的插图变成了丰富鲜活的神兽。这些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神兽,为当代读者推开了一扇进入中国远古神话世界的门。

  《山海经》是2200多年前中国先秦时期的神话典籍,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图文并茂之书,为一代代人提供了奇异瑰丽的想象空间。不过,进入现代,它有所淡出中国人的视线。

  偶然中亦有必然,让十驎与《山海经》结缘。

  从小对描绘动物和鬼怪神话情有独钟的十驎,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期间,从老师那里见到《古本山海经图说》,一下子萌生了重新描绘这本先秦古籍的念头。

  “我从《山海经》中体会到先人的智慧和浪漫,书中对神兽的描述虽然是只言片语,但足以让我建立清晰的画面感。”他说,“我相信,山海神兽的形象表现,可以有不同于前人的可能。”

  十驎在尊重《山海经》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对动物生命体的认识,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于2012年完成了十六张神兽创作作为毕业设计作品。他把这些画作传到网上,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收到一些商业合作的请求。

  不过,网络上的过度关注给他带来很大压力。能不能将这样的画作变成一本书?这个想法很美妙,但实际做起来却并非易事。

  《山海经》中收录了许多形态各异的珍奇异兽,十驎在创作期间,除搜寻文献与图像资料外,还到动物园观察真实的鸟兽,以刻画肌肉关节,写生动物神态。

  但是,十驎感到仍画不出想象中神兽的灵气来。

  原因何在?

  “动物被关在笼中,缺少动态,怎么能和《山海经》描述的那些拥有着仙气和灵性的神兽相比呢?”十驎悟出了道理。

  有一次,十驎去敦煌采风,莫高窟壁画与塑像所表现的神力和灵性令他震撼,也启发他从哲学上去突破神兽创作的瓶颈。

  “一些现代人觉得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征服自然、控制动物,这种心态与两千年前的古人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山那边的世界都是未知的,人们对自然有敬畏与崇拜,还有恐惧,才造就了《山海经》。”十驎说。

  为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表现怪兽的神韵,十驎到云南生活了一段时间,去看那些在城市环境里已完全见不到的动植物,包括当地少数民族的动物图腾,终于找到了感觉。

  在《山海经》的描述中,九尾狐是大禹爱情的媒介,而在后世文献中,九尾狐更多地成了媚术的代表。十驎对九尾狐的刻画,是一种创新的复归。比如,在九尾狐尾巴的塑造上,十驎没有简单地将其描绘成骨头加皮毛,而是无数个纤细晶体的组合,轻盈、纯粹、有力。

  《山海经》中闻名的神兽“帝江”喜欢给各种不同的生物赋予不同的属性。帝江被刻画为能识歌舞的神鸟,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十驎对帝江的刻画,既显示出神兽的力量感,又充满浪漫气息。

  神话学专家马昌仪说,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之所在,《山海经》再现了中国人童年的梦。

  《山海经》有大量的文字叙述,其中的神话故事也散布于各部分之中,现代人读起来往往会觉得无可适从。十驎希望自己的画书《山海兽》能够吸引读者尤其是孩子进入《山海经》,去寻民族文化之根,滋养当下的生活。

  “对于这些神怪畏兽的图画形象,小朋友的感知力和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对画面一丝一毫的细节也不愿意放过,比如他们甚至会关注神兽图中云彩是如何转动的。”十驎说。

  十驎的惊喜不止于此,他发现周围的外国朋友对《山海兽》也非常感兴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十驎信了。

  “《山海经》所记录的,不单纯是我们意识中的中华大地,甚至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先人就已描述了世界其他区域的许多物种。”十驎说,西方奇幻文学中的美人鱼、独角兽等形象与《山海经》中的人面鸟、人面兽、人首蛇身的形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驎着迷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艺术形式。他希望今后能继续沿着《山海兽》这样的创作路线,用画笔为当代读者提供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桥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创造性地传承,是我们这些后人的使命。”十驎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郭颖/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