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业绩两极分化 重点关注下游公司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乳企,业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4-02 14:13
近日,多家乳企发布了2017年业绩报告。蒙牛乳业全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1.90%,金额首次突破600亿元,达到601.56亿元;毛利率则上升2.4个百分点至35.20%;归母净利润20.4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光明乳业2017年则实现营业收入216.72亿元,同比增长7.25%;实现净利润8.18亿元,同比上升21.15%。除了蒙牛、光明外,科迪、天润等乳企业绩均表现良好,然而西部牧业、现代牧业等业绩则表现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从蒙牛、光明等已发布年报的乳企的业绩情况看,下游乳制品企业已经走出前两年的低谷期,步入新一轮平稳增长周期,而上游牧业企业则出现大面积亏损,投资标的的选择应重点关注下游龙头以及快速增长的区域性乳企。
乳制品步入平稳增长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营养意识的普及和企业对乳制品市场的开拓与培育,近10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扩大。2008年爆发三聚氰胺之后行业增速大幅下滑,2009年增速只有5.90%,此后行业增速开始触底回升,2016年行业收入规模近3500亿元,同比约增6.50%,2006年-2016年10年复合增长率达11.68%。从未来趋势来看,进入新时期,我国居民开始对美好生活品质追求进行,乳制品消费结构也将会有较大改善,随着居民乳制品消费逐渐高端化、多样化,乳制品的支出消费总体会呈现出上升趋势。
乳制品行业受上游原奶供给波动影响的叠加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平均3-4年一个周期,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都是乳业增速低点,2016年下半以来,受供需改善因素,乳业开始慢慢走出低谷,2017年乳制品行业开始迈入新的增长周期,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乳企也开始步入新一轮周期式的业绩增长阶段。
我国乳制品行业虽然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期,但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目前世界年人均乳品消费量已经达到110.70千克,美国约为为266千克,亚洲平均为75千克,我国人均约为36.10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乳制品的观念逐渐增强,乳制品行业未来的市场容量较为可观。从行业周期上来看,乳制品行业未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稳步增长期。
从价格来看,2006年-2016年国内乳制品平均单价复合年均增长7.1%,2016年受国际原奶价格上涨带动,乳制品均价增速触底回升明显。
未来乳制品行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将由乳制品平均单价提升所贡献,价格增长的空间主要来自于行业提价和结构提价两个方面。对此,国信证券预计国内乳制品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6%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豆奶成争夺的新领域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乳制品为牛奶及牛奶制品,另外也有少部分羊奶制品,而豆奶营养丰富,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不过近年来有逐渐向华东及中西部地区推广的趋势,销售额增长较快。2011年-2017年的六年间,我国豆奶行业销售额从50.8亿元提升至9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10%,今年有望破百亿。参照日本、台湾及香港的豆奶消费,我国大陆地区的人均消费量仍然偏低,豆奶市场至少有3倍以上成长空间,如果参照其人均销售额则有4-6倍提升空间。
在豆奶空间仍广阔的背景下,国内厂商纷纷开始布局这一领域:2017年12月,伊利推出精心打造的豆奶品牌“植选”,定位高端,植入湖南卫视华人春晚,开始大力宣传,借助伊利强大的渠道体系,有望成为又一个爆款;蒙牛与美国著名乳企白波公司合作研发并推出了“植朴磨坊”,正式进军豆奶市场;达利食品推出“豆本豆”,定位中高端;维他奶则立足华南,辐射华东及华中,先后在上海及武汉设厂。
随着各大厂商的布局,特别是伊利及蒙牛的进入,豆奶市场将成为乳企又一个争夺的细分领域,豆奶市场的广阔空间使得参与者能分享增长的蛋糕,尤其对伊利、蒙牛这样的乳企来说,豆奶是其向千亿营收迈进过程中必争的市场。
上游乳企经营惨淡
与下游乳企的业绩飘红相比,上游乳企则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中国圣牧近日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这是中国圣牧创立8年来的首次亏损;现代牧业此前的盈利预警显示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净额约7.42亿元,亏损原因是现金减值和原奶价格下降;西部牧业2017年净利润亏损3.65亿元,同比下降598.60%。
中国圣牧、西部牧业和现代牧业是上游重资产型企业,现在原奶价格不高,这些企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加上这些上游企业在下游业务延伸的时候进展也不顺利,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下游乳企是加工型企业,2017年实现业绩增长一是受益于2017年3月份以来中国乳品消费开始回暖,二是重点产品的业务推广效果不错。
国内外的原奶价格差价是牧业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西部牧业表示,自产生鲜乳受大量进口奶粉和进口常温奶的冲击,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低迷,饲养成本却未降低,对公司养殖业造成巨大影响。上游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对国内自产奶源的认识,如果能得到重视与支持,上游企业的业绩将会好转。但目前来说,我国的市场和国际接轨、价格与国际联动,国内奶源在价格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这个问题可能在5-10年内都会存在。
重点关注下游公司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首先能发现下游乳企已经步入平稳增长周期,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龙头凭借渠道、品牌和新品研发的优势能够显著受益。其次,上游牧业企业则将长期受困于国外奶源的竞争,进入下游产业链也将受到伊利、蒙牛等下游企业的挤压,因而形势不容乐观。所以,投资应选择重点关注下游乳企。
过去一年多,伊利、蒙牛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伊利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近期伊利虽然出现负面新闻而大跌,但受益于行业平稳增长以及龙头溢价,继续大幅下行概率不大,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龙头乳企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另外如天润乳业这类高增长地区域性企业经过一年的下跌,性价比也已显现,短期看,股价具备反弹需求。
本刊记者 刘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