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新零售将走向何方?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零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9 14:45
新零售这个概念从诞生到实践至今,黑科技和新玩法不断。很多人可能都想知道,未来的新零售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而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明白未来的新零售竞争点主要存在于什么地方。
新零售,未来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未来新零售的主要战场存在于以下这些地方。
首先是技术。在过去,传统零售店只要一个店面、一堆商品,再加上几个伙计就可以敲锣打鼓开张了。可到了现在,新零售却并非是谁都能玩得起的。如果没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加持,去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甚至升级,那么所谓的“新零售”不过是改良版的传统零售而已。而能够同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上有一定优势的中国企业,掰掰手指就能知道:除了BAT之外,也就只有京东与小米这样屈指可数的几个互联网大佬能跟上。
其次,光有技术还不够,新零售未来还会在供应链主导、生活升级与零售业增值服务等不同领域产生争夺。对于新零售的目标消费群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获得的是那种科幻感十足的消费体验。因此,企业对新零售的包装,不仅要体现在购物过程中,甚至连出售的商品本身都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最后,除了要取悦消费者之外,新零售还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支持,以鼓励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做大这个蛋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让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减少折腾压缩成本,来尝到甜头,让他们自觉加入到新零售生态链之中。只有将消费者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打独斗,新零售才能真正“新”起来。
新零售突围,要怎么玩?
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企业都在谈新零售这个概念,但是真正能够在风口突围的,恐怕寥寥无几。那么,哪些方向可能会是新零售成功突围的关键呢?
可能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垂直领域寻找机会。在过去,很多企业都喜欢大包大揽,恨不得能把所有消费者都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企业缺少一个鲜明的形象,特定的用户在选购商品时,往往会首先考虑在某些垂直领域更有话语权的平台。同时,大包大揽也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结果就是吃力不讨好。反过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做好垂直领域的市场,那么它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逐渐扩张自己的业务—在这其中,京东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像唯品会与小红书这样的平台,能够在阿里巴巴的重压下生存下来,同样是因为做好了垂直领域。
此外,新零售还要多多利用线下场景,做大自己的品牌,让用户对品牌产生一定认知度。虽然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喜欢搞在线营销,但线下场景同样重要,它能有效将流量导入到线上,而且能根据企业对于自身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精准营销,与用户建立起一个情感联系。如果仅仅在各大网站上投广告,那么流量的转换效率恐怕很难尽如人意。
当然,线下不是新零售唯一的营销战场。在线上,企业也应该多多利用互联网去引流转化流量,尽可能去制造各种营销事件,甚至让用户自发去分享,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有人无人没关系,关键是用户是否需要
很多想要玩新零售的企业,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开上一家所谓的“新零售快闪店”,看到在短短几天里,消费者都蜂拥跑去体验,就以为这套模式行得通。可是,真等到店铺运行起来时,却发现消费者其实并不买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很多企业都把消费者的好奇心当成了实际需求,把商家价值当成了用户价值。新零售想要让用户愿意多次去体验,关键在于推出变革性的购物模式。比如在过去,消费者需要使用现金消费,而现在只需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付款,这就是一种支付手段的变革性简化。而新零售如果不能让消费者有类似的体验,那么注定只能在透支了消费者好奇心之后,惨遭失败。
因此,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件事是:新零售的根基还是在“零售”上。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要体验到的是与所需产品之间的交互以及效率的提升—并不是说企业做到一刀切的搞无人零售,就能让用户接受。在新零售这个领域,目前就算是BAT这样的巨头都只能摸石头过河,在各种细节上尝试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在这个时期,企业不妨投入一定的人力成本,去引导消费者去体验新零售。要记住:无人值守或有人值守,并不是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分水岭,更出色的消费体验所带来的生活品质升级体验,才是新零售所要为用户展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