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位CEO的喜与忧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出位,CEO,争议,形象
  • 发布时间:2010-12-31 16:54
  中国的商界,每年都没有缺少作秀的事件、雷人的话语、炒作的行动。一些企业家,通过其个人的某些言行,引发舆论的争议,强烈吸引公众眼球,给公众留下“博出位”的形象。

  2010年度,类似的事件、人物同样令人目不暇接。为此,我们特意盘点了本年度“最出位”的十位企业家。

  本次最出位企业家的盘点,我们按照两个维度进行筛选:第一,该出位的行动必须是个人的主动行为,而非因某些事件的“被动接招”;第二,当事人主观希望这种出位行为,能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益处,比如知名度、美誉度、实际经济利益等等。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最终选出了本年度十位最出位CEO:周鸿、唐骏、董明珠、张朝阳、陈光标、潘石屹、严琦、任志强、蔡文胜、冯军(详见本文所附榜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刊评选这十位最出位企业家,并不是从社会价值方面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着眼于其博出位的心理特征。

  为了商业利益博出位

  商人具有逐利的天性,因而在十位入选企业家中,为了商业利益博出位者占了40%。比如,周鸿、董明珠、严琦、蔡文胜,皆属于这一类。

  周鸿和马化腾之间的战争,起因于腾讯推出QQ医生,360感觉到自己受到这个“垄断企鹅”的强烈威胁,因而周鸿主动起身反击。而周鸿一出击,即指向了腾讯的软肋。

  董明珠向广东省委书记状告广州市政府,凸显了她一向行事的霸气,面对1700万的政府招标,与其说是争一份“利”还不如说是争一个“理”。严琦的“雷人提案”被她自己酒后吐真言说出了初衷:该炒作使得品牌价值提升了5亿。

  相较于严琦“无形价值提升”,蔡文胜的出位表演则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果。经过他一次成功的微博营销,以32台iPhone手机(约20万元)的代价,换来了至少20万人次的有效互动,这样的效果即使投放100万元的广告也无法达到。知名互联网研究人士程苓峰,对于蔡文胜的微博营销评论道:“成本可能为0,手机一部也送不出去!对于冷门跌出的世界杯,从32个队选出4个还要排序正确,概率是几万分之一!”

  为了追求个人名誉博出位

  相较于为了逐利博出位,为了个人名誉博出位就更多了,比如,潘石屹、陈光标、冯军、唐骏,当然,有的促进了名誉的提升,有的则适得其反。

  虽然大多数“地产商”在公众心目中并没有太好形象,但是潘石屹似乎是个例外,他并没有背什么骂名。他是最早开通微博的企业家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新浪微博唯一一个粉丝突破250万的企业家。他和妻子张欣以及任志强、冯仑等人,构筑了一个“微博圈”,既相互引用又口水不断。比如,潘石屹在粉丝突破250万时,发了一条微博:“我的粉丝达到250万了!任志强现在多少?他老和我较劲。”任志强随后回复道:“祝贺你,但我开始织脖时,你早有七十多万垫底了。这样比不公平吧。从同一时间起步算,你不灵光啊!”

  被人称为“首善”的陈光标,自2008年在汶川地震赈灾中表现突出并因此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之后,就在慈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今年9月,在比尔·盖茨及巴菲特在中国举办慈善晚宴之前,陈光标在其网站贴出《致盖茨及巴菲特的公开信》,表示“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虽然陈光标似乎不是那种“拿慈善和政府做交易”的“伪慈善家”,但是他显然很在意他因慈善而获得的各种荣誉,并不惜通过出位的方式来维护个人名誉。在陈光标发表公开信承诺裸捐之后,在其他富豪唯恐避之不及时,冯军却首先站出来响应陈光标,并表示也将裸捐。可是他没有像陈光标那样迎来喝彩,反倒被批炒作,因为媒体立刻揭发了冯军,他聘请了公关公司宣传其裸捐之事。

  当然,“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除了冯军还有打工皇帝唐骏,本想借出书来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力,不想因学历造假被方舟子抓了个正着。

  为了弥补个人成就感博出位

  任志强向来以“言论出位”著称,先是在报刊媒体,后来以自己的博客为平台,今年又开通微博。他依然是雷语不断,比如: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房产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地产企业可做替罪羊但不能背黑锅。

  作为国企的领导人,任志强无疑显得非常异类,在其他国企领导人普遍表达拘谨时,他却像一口“大炮”四处表态,甚至演讲时遭人扔鞋。他这些出位言论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支撑?

  财经作家苏小和对任志强的评论一针见血:“任志强其实是一个没有企业野心的人,他天生就只是政府的一名‘小媳妇’。至少在企业意义上任志强找不到成就感,因此他只能靠言论出位来赢得名声,换取价值归属。在这个意义上,我毫不妥协地认为,任志强一直都是一个失意的企业家,一个被边缘化的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为了彰显价值观博出位

  一向以“时尚潮人”形象示人的张朝阳,在2010年却发表了一番令人玩味的讲话。

  今年2月,张朝阳在搜狐年会上发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的演讲,他把中美之间的竞争比喻成“勤奋的儒家精神+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精神+公平的完备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大PK”,他认为这种竞争“肯定令人沮丧,我们无法战胜美国”。他最后表示,没有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针对QQ与360的大战,张朝阳在微博上再次表示:“反观中国,二流的司法只能产生二流的产业,具体地讲,以抄袭和垄断为立公司之本的腾讯将这二者做到极致,创新得不到保护,小公司活不下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面对美国的发达,只能望洋兴叹,作为个体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但没有好的机制让聪明才智成体系地爆发。”

  张朝阳以往从未有过类似的表态,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突然有如此“出位”地表达呢?无疑,中国商业竞争中的价值坐标体系被扭曲,使得他不断去反思商业伦理及商业价值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