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博弈雷士照明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资本,博弈,雷士照明,分家
  • 发布时间:2011-01-04 08:37
  雷士照明的三位创始人股东-吴长江、杜刚、胡永宏-曾经被称之为“雷士三剑客”,后来三人因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雷士分家:杜刚和胡永宏各拿8000万离开雷士,吴长江独守企业。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往事了。

  而当时,雷士账面上也不过略多于一个亿的现金,连支付股东退出的补偿都不够,更不要说维持企业的经营了。股东撤资之后,吴长江形容当时的状况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

  如今,大家只知道吴长江已经跨过了这个危机,但是对于这段往事的诸多细节,并不太了解。比如:企业的资金因股东退出而被“抽干”之后,吴长江面临的是怎样的窘境?他引进资本为企业“补血”时,经历了怎样的与资本的博弈?资本又是怎样利用雷士的窘境而压低入股价码的?

  随着雷士的上市,更多信息公开,我们得以追溯吴长江那段时间和资本方的博弈细节。

  股东纠纷引“股转债”

  1998年底,吴长江出资45万元,他的另外两位同学杜刚与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以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创立了雷士。从股权结构看,吴长江是占比45%的单一大股东,而相对两位同学的合计持股,他又是小股东。

  正是在这种“有控制权、但又被制约”的结构中,三位同窗合力将企业迅速做大,第一年销售额即达3000万元,此后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

  随着企业的做大,自2002年起“事情正在起变化”,股东之间的心态开始悄然转变,裂痕随即产生。由于吴长江是总经理,全面负责企业运营,因而对外总是由吴长江代表企业,外界提及雷士,言必及吴长江,其他两位股东觉得自己身份被贬低了。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分管销售的胡永宏开始越位干涉企业经营,原本只须向总经理汇报的事情,胡永宏也以股东身份要求职业经理人向其汇报,并且单方面下达他的指示。这就造成股东意见不一致时,下属无所适从。

  随着局势的恶化,但凡公司开会,股东一方提出看法另一方就表示反对,致使会议无法进行下去。不仅如此,胡与杜觉得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公司无法持久经营,于是提出只要公司有收入就马上分红。吴长江说,那时几乎每个月股东都要分红。而分红之时,由于吴长江的股份较多,因而所分得现金也较其他两位股东多。其他两位股东心理进一步不平衡,要求分红也必须一致。

  后来妥协的结果是,吴长江把自己的股份向其他两位股东分别转让5.83%,而代价几乎是无偿的。于是三人的股份形成33.4%、33.3%、33.3%的均衡状态,三位股东在企业的工资、分红也完全均等。

  然而,股份是均等了,三位股东的关系却并未因此而改善。2005年,随着雷士的销售渠道改革,三位股东的矛盾全面爆发,其他两位股东激烈反对吴长江的改革方案。

  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刘海峰曾经和吴长江有过深度接触,并有意投资,后来在尽职调查时发现股东问题是潜在的“地雷”。虽然刘海峰最终未投资雷士,但是给了吴长江一个忠告:要想获得私募融资,前提是必须解决好股东纠纷问?题。

  听了刘海峰的忠告,吴长江最终决定彻底解决股东纠纷的问题。吴长江曾公开表示:“客观讲,雷士分家这个导火索是我点燃的。因为这个事情迟早要解决,早解决要比晚解决好。”

  他当时采取了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吴长江自信离开了他,另外两个股东是“玩不转”这家企业的。他向胡、杜两位股东提出,他出让自己所有的股份给胡、杜,分走8000万现金并彻底离开企业。胡、杜欣然同意,随即签署协议。

  然而,吴长江离开不到一周,即遭遇雷士全体经销商的“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彻底离开企业(如图一)。

  这一“赌局”吴长江最终赢了,而且代价低于预期,如果不是吴长江“以退为进”的策略,要想两股东顺利离开,只怕付出的代价远不止1.6亿?元。

  股东问题是妥善解决了,但是雷士账上并没有足够支付股东款的现金。最终达成的折中方案是,两位股东先各拿5000万,剩余款项半年内付?清。

  千里求助“企业教父”

  在兑现了一个亿的股东款之后,雷士账上几乎变成“空壳”,接下来的资金问题才是吴长江真正的挑战。据他自己说,从2005年底到2006年的下半年,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找钱”,其他的一概不管。

  面对空空如也的公司账户他心里发虚,但在员工面前还是不得不故作镇定。

  2006年3月,吴长江飞到了联想集团的总部。他把情况向柳传志和盘托出,希望这位“企业教父”级的人物能帮他渡过难关。柳传志甚为欣赏这位后辈企业家的理念与魄力,他打算通过旗下的“联想投资”向雷士入股,但是考虑到联想投资的项目决策程序较长,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他向朋友借了200万美元给我用,我很感谢柳传志”,吴长江表示。

  经柳传志介绍,一位与联想控股有合作的低调广东女富豪叶志如,通过其私人拥有的BVI(维京群岛)离岸公司“正日”,借了200万美元给雷士,借款期限为半年(如图二)。

  与此同时,吴长江也在等待联想投资的决策程序,他期待着联想能给他进行更大额的股权投资。

  融资中介“趁人之危”

  除了向柳传志求救,吴长江还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找钱办法。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一位叫“毛区健丽”的资本达人出现了,她是亚盛投资的总裁,专门从事融资顾问服务。据吴长江介绍,毛区健丽自2005年底就开始与他接触。她了解雷士股东纠纷的整个背景,也知道吴长江极度缺钱的状况。

  此时,毛区健丽揽起了协助吴长江融资的活,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对雷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帮助吴长江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搭建离岸股权架构、引进资本方、设计融资交易结构等等,外界戏称为雷士的“金融保姆”。而且,毛区健丽为了显示诚意,先期向雷士提供了2000万元的借款,以帮助雷士资金周?转。

  毛区健丽对于雷士融资的细节,总是三缄其口,仅仅表示“只是传递信息”。而其实,她和吴长江之间至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战。在毛区健丽知悉吴长江去见过柳传志之后,她向吴长江承诺能在3个月内让风投的钱到账。

  接下来数个月时间内,毛区健丽找到了三个愿意出资的投资人:“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他们三人合计出资400万美元(陈180万、吴120万、姜100万)。毛区健丽向出资人承诺,投入这400万美元可以获得雷士10%股份,但是有一个条件,他们三人的资金必须先以她的名义投入雷士,之后再将雷士的股份转给这三人。三人最终允诺。

  在3个月之后的2006年6月27日,毛区健丽抢在联想做出投资意向之前,以从吴克忠等人处募集的400万美元,加上自有资金494万美元,再加上应收取的融资顾问费折算成100万美元,合计994万美元,购买了雷士30万股股份,占比30%。(如图三)

  令人惊异的是,毛区健丽所入股的994万美元,对应雷士的市盈率估值只有4.7倍(依据雷士2005年净利润700万美元推算)。通常而言,企业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给出的估值一般是8?10倍市盈率,吴长江只卖到了正常价格的一半左右。无疑,吴长江把企业的股份卖了个“地板价”。

  为什么吴长江会接受如此低的估值?其实,双方有个心理博弈的过程,吴长江当时迟迟未能等到联想是否投资的确切信息,而另一方面,他的企业缺钱已经火烧眉毛了,没有大资金进来企业必定资金链断裂,毛区健丽一定程度上是认定了吴长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估值。毛区健丽以这种方式“杀价入股”,难免给人以“趁人之危”的嫌疑。

  吴长江后来表示:“这里面客观讲有一点误导,我当时也不懂这些,急着要钱。他们是专门运作这些的,说三个月这钱就到,而联想有一个程序,相对慢了一点点,结果我当时就相信?了。”

  入股交易达成后的第二天,2006年6月28日,毛区健丽随即把雷士10%的股份(10万股)转手兑现给了出资400万美元的陈金霞等三人(如图四)。因而,实际上陈金霞等人是以5.7倍市盈率入股雷士的。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毛区健丽实际只投入了494万美元真金白银,即获得了雷士20%的股权。相较于陈金霞等三人投入400万美元只占有10%股份,毛区健丽是不是格外划算呢?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毛区健丽本人现金出资部分,实际是以3.5倍的超低市盈率入股雷士的。

  这就是吴长江后来隐晦表达被毛区健丽“误导”的原因了。

  软银赛富“出价公道”

  当然,毛区健丽虽然趁机“吃”了一把吴长江,但是她并没有“得了好处甩腿就走”,而是继续在协助吴长江物色更大的资金进来。虽然毛区健丽东拼西凑加上自己的资金,替吴长江找到了近900万美元的现金,但是雷士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一个多月之后的2006年8月,在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下,软银赛富正式决定投资雷士。8月14日,软银赛富投入的2200万美元到账,购买了雷士约55.5万股股票,占雷士股权比例35.71%。

  据此可以推算,软银赛富入股雷士的市盈率估值约为8.8倍。这个价格是毛区健丽先前入股估价的近2倍,客观地说,软银赛富入股的价格还是较为公道的。虽然当时吴长江依然饱受资金不足的煎熬,但是软银赛富并没有把吴长江的窘境当作筹码而横心杀价。

  就在软银赛富入股雷士的同时,先前经柳传志介绍,叶志如对雷士的200万美元借款,也在到期前进行了“债转股”。叶志如对雷士的200万美元债权,转变成持有雷士5万股股票,股份占比3.21%(如图五)。叶志如的债转股市盈率,与软银赛富入股的市盈率大体相当,约为8.9倍。

  无论是较毛区健丽先注入的叶志如的200万美元资金,还是较毛区健丽后注入的软银赛富的2200万美元资金,入股市盈率皆高于毛区健丽的入股市盈率,由此更加凸显出毛区健丽投资雷士“买到了地板价”。

  这半年下来,随着三笔资金的先后进入,雷士总共募得资金折合人民币约2.6亿元,除去支付股东杜刚、胡永宏的1.6亿元,还有余款补充运营资金。解决了股东问题以及资金问题之后,雷士从此走上了稳健的扩张道路。

  融资中介的“无本生意”

  毛区健丽虽然曾是雷士的融资顾问,也入股了雷士,但是她总是刻意将自己隐藏起来。在雷士的招股说明书中,找不到作为股东之一的毛区健丽的名字,而是由一个名为“邓惠芳”的女性出面替她持股。媒体一问及雷士私募融资交易的细节,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一语带过,似乎刻意隐瞒什么。

  那么,毛区健丽在雷士一役中究竟“斩获”了多少呢?

  如前文所述,毛区健丽个人实际只掏了494万美元现金,购得雷士20万股股票(占当时20%股权)。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她向其他一些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分批出售了部分雷士股票,并从中赚得利润。

  图六所示是毛区健丽历次出让雷士股票及收益情况,由图可知,截至雷士上市之时,毛区健丽共计套现四次,合计套现近1200万美元。仅此套现金额,已经远高于她当初的投入数额,况且她手头依然还剩有近70%比例的雷士股票。这部分股票按照雷士当前的股价计算,其市值大约8000万美元。毛区健丽以494万美元的投入,至今获得了9200万美元的收益,这是令人垂涎的近20倍回报。

  毛区健丽作为财务顾问,在雷士融资过程中,无疑表现出了高超的财技:一方面设法阻止吴长江获得联想的投资,另一方面又趁着吴长江“火烧眉毛”,有计谋性地让吴接受她的“地板价入股”;入股过程当中又将“顾问费”折算进去,可谓无本生意;之后再将手头股票“转卖套现、收回本钱”,上市之后手头剩余的股票,便是巨额的“纯利润”。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吴长江会隐晦表达对该融资顾问的些许抱怨了。毕竟,在真刀真枪的资本市场,企业家的任何破绽,甚至心理破绽,都可能成为对方的筹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