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还是创新

  一个善于“山寨”的食品企业,如何做到净利润超过统一和康师傅之和?

  达利的产品要追溯到2002年,第一个拳头产品达利园问世,主要模仿韩国的好丽友。当时好丽友派是全国少有的能保证夹心蛋糕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长达1年的产品。它凭借着“派”技术,在中国掀起一股“好丽友派”的热潮。然而好丽友将价格定为14元,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达利想抓住这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经过两年研发,推出“蛋黄派”,以低于好丽友三分之一的价格,迅速抢战市场。其后,达利又推出方形蛋糕、巧克力派、果多派等产品,形成糕点矩阵,加上电视广告轰炸,风头盖过好丽友。

  利用相同方法,2003年,达利又把目光放在了流行产品薯片上。薯片作为外来品,初上市便受广大女性追捧。然而当时薯片主流市场被品客、乐事等少数几个跨国品牌占据。缺少本土的实力品牌与之抗争,产品都定价过高。

  达利趁机推出“可比克”薯片,定位于年轻人市场,先后邀请陈冠希与周杰伦代言。它把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品客薯片视为头号劲敌,采用分渠道定制产品的策略,用桶装薯片打进一线市场,性价比更高的充气包装填补二三线市场。

  可比克上市的第二个月,品客感受到压力,将零售价由18元一桶降到了12元,但同样重量的可比克薯片只要6元。可比克利用分渠道和价格战,销量成功超过品客。

  基于两次成功经验,达利基本确定了产品的后发战略。它以市场上现有产品为学习对象,经过多方调研论证,研发新品后以相对低的价格推入市场,再通过名人代言,各大电视台的广告轰炸,迅速打响品牌知名度。

  一味模仿并不应该成为常态,但模仿终究要转变到创新上来。

  摘自搜狐文化

  佚名/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