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边,很多的中年人开始把杜甫视为知己。杜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家庭的诗人,他的诗歌里频频出现他的家事。杜甫为什么那么重视家庭?我想这就是中年人的心态。受挫的中年人从壮志满怀和博爱情怀中退回来,转而看重生命里那个小小的共同体。杜甫的诗得到很多中年人的共鸣,我认为原因就在此。“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写的是杜甫在成都时的生活。彼时他虽然家穷,妻老,子稚,身病,都快愁死了,但仍借某种圆融的哲学取得了平衡。这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是在他的小共同体里获得了圆满的状态。咱们不是不能远行壮游吗?没关系,咱们家前有清江,梁上有飞燕,水上有鸥鸟。咱们不是没有玩具吗?不要紧,老妻会画棋局,孩子会做鱼钩。
另外,咱们还有故人送米。一家人都在,此生还有何求?杜甫用平凡的生活成全自己,把最平凡的事物逐一归位,让它们在无趣的序列中呈现有趣的秩序之美。诗人车前子说,热读李白,冷读杜甫。
他的意思是人在热的时候适合读李白的诗,在冷的时候适合读杜甫的诗,这种心理正好跟我说的“年轻读李白,年老读杜甫”相宜。车前子还说,汉语之美是有不同面目的。打个比方,李白的诗句就如丝绸,他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看似接近,却大有不同。杜甫的诗句总有些不平整,总有些折皱,与丝绸李白一比较,他就是土布杜甫。土布质地厚,不如丝绸凉快,看来杜甫的诗确实适合寒夜朗读。
抛开丝绸和土布的比喻,抛开文学美学的理论,杜甫的诗之所以适合在冷天吟读,只是因为他更能抚慰失意人的心。
摘自作者博客
陈思呈/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