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管仲的贸易战

  在各诸侯国以兵戈相攻伐的时代,管仲用贸易战的方式打击对手,的确别出心裁

  管仲是中国古代商人从政的成功典范,他主持了齐国的一场综合性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的新霸主,期间他发起的几场贸易战令人印象深刻。

  “弃商从政”

  管仲,名夷吾,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他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管庄当过齐国大夫,不过到管仲时家道衰落,《史记》说“管仲贫困”,指的是管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为了谋生,管仲很早便开始经商,当时的齐国虽然还没有重农轻商的风气,但经商并不是有理想的年轻人的第一选择,管仲经商更多是生计所迫。

  管仲在生意上有个合作伙伴,此人名叫鲍叔牙,家里很有钱,管仲经商的资金基本是由他提供的,二人关系很好,结成了著名的“管鲍之交”。

  管仲的志向在仕途,他最终选择了“弃商从政”,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先后经历了“三仕三见逐”和“三战三走”,也就是3次出来做事,但3次被辞退;参加过3次战斗,3次逃跑。时人讥嘲管仲,只有鲍叔牙始终看好管仲。被人辞退,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能力不行,而是运气不好,“不遭时也”;在战场上当逃兵,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而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也”。

  公元前686年,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发生夺位之战,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当时公子小白在莒国,公子纠在鲁国,莒国想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带人前去阻截,战斗中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倒地,管仲派人向鲁国报捷,说公子小白已死,鲁国马上送公子纠回齐国,但管仲那一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纠还没到齐国国都,公子小白已经继齐王位,成了齐桓公。

  管仲惊讶的同时又气愤,率领鲁国军队跟齐国交战,因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很快就败下阵来。鲁国求饶,齐桓公开出条件:一,杀死公子纠;二,把管仲交给齐国。于是公子纠被处死,管仲被押回齐国。

  主持经济改革

  齐桓公“心欲杀管仲”,但鲍叔牙劝道:“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鲍叔牙成功说服了齐桓公。

  齐桓公向管仲请教称霸之策,管仲提出称霸必先强兵,强兵的基础是富国,而富国必先富民。对于如何富民,管仲提出6项措施,称为“六兴之策”,包括厚其生、输其财、遗其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等。具体而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搞活商业、刺激消费、推行自由贸易,同时减轻赋税、调节贫富、加强社会救助,通过这些措施使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继而实现国富与兵强。齐桓公听完大为高兴,对管仲“厚礼以为大夫,任政”,让他全面主持齐国的经济改革。

  管仲上任后,积极落实各项富民政策,齐国经济迅速出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管仲同时提出国家要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实行“四民分业”、“官山海”等措施,重要物资由国家专营,同时“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还实行“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利用货币、价格和市场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主动发起贸易战

  管仲是个商人,在治国理政中自然带有商人的特点。

  管仲上任后,首先降低商业税,“驰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即只征收2%的商业税和关税,吸引各国商人来齐国经商。在管仲的主持下,齐国还大兴土木以刺激经济增长,放开娱乐业以刺激消费。齐国的商业活动空前活跃。

  在管仲眼里,商业不仅是致富手段,还可用于国家间的博弈。管仲是最初发现并成功把握价格规律的商人之一,他总结出“物多则贱,寡则贵;贵则散,轻则聚”的规律,并运用这个规律向他国频频发起贸易战。

  鲁国与齐国为邻,也一直是齐国的竞争对手,管仲选择的贸易对象是一种叫绨的纺织品。之前的纺织品一般用丝、麻或绵线织成,这种绨较为特别,经线用丝,纬线用绵,是丝与绵的混纺产品,比绸缎厚实、耐磨,而且便宜,深受消费者喜爱。鲁国是绨的主要出产地,绨是鲁国外贸中的“拳头产品”。

  管仲首先劝齐桓公穿绨做的衣服,上层社会的衣食风尚往往会成为流行风,于是齐国掀起了一股“绨服热”,致使绨在齐国价格大涨。

  管仲看到齐国已经形成绨的卖方市场,就把鲁国及附近梁国的商人叫来,告诉他们齐国现在急需进口大量的绨,如果他们能从鲁国贩来1000匹绨,除正常盈利外,还有可观的奖励。商人们一看竟有这样的好事,于是争着向齐国贩绨,而鲁国百姓更是纷纷投入到绨的生产中,梁国人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为此很多人放弃了粮食生产,有的改种桑棉,有的添置纺织机具,有的从事中间交易,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当鲁国几乎全民投入到“绨业”中去的时候,管仲突然建议齐桓公改穿帛,“绨服热”在齐国瞬间降温,齐国上下又流行起帛做的衣服,齐国借势“闭关,毋与鲁、梁通使”,绨价迅速“跳水”,以成本价都卖不出去,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鲁国和梁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已大幅减少,原本以为只要有钱就不愁没有粮食,结果发现不是那回事,“鲁、梁之民饿馁相及”,不得已花钱到齐国去买粮食,管仲又指使齐国商人抬高粮价,几十钱一石的粮食卖到了上千钱,鲁国、梁国实力大损,不得不向齐国屈服。

  “绨战”的成功经验同样被管仲用于代国、衡山国和楚国。代国的特产是狐皮,管仲如法炮制,让人到代国高价收购狐皮,代国人看到有利可图,都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捉狐狸,也荒废了粮食生产,等到狐皮贸易被齐国叫停后,代国经济也陷入了窘境,北方的离枝国乘机攻打代国,代国干脆向齐国投降。

  衡山国也距齐国不远,该国以出产优质兵器著称。齐国突然加大了向衡山国订购各类兵器的数量,齐国的对手燕国、秦国、赵国得知后,也纷纷增加衡山国兵器的购买量,加入到这场“军备竞赛”中。衡山国挺高兴,借机提高兵器价格,同时发动百姓都去从事兵器生产。管仲这时派人悄悄去赵国大量购买粮食,致使各国间粮食贸易价格迅速上涨,大量粮食集中到齐国,有的国家出现了“粮荒”,其中衡山国的情况更为严重。这时管仲突然下令断绝与衡山国的贸易往来,严禁一颗粮食运到衡山国,各国纷纷效仿这种做法,衡山国守着价格不菲的兵器却没有粮食吃,百姓纷纷逃亡,齐国趁机发兵攻打衡山国,衡山国向齐国投降。

  楚国的实力比上述几个小国强大得多,综合国力甚至超过了齐国,但管仲依然敢向其挑起贸易战,他选择的贸易对象是鹿。管仲先派人从楚国大量买鹿,使楚国的鹿价很快上涨了5倍,楚国百姓看到这是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于是也都无心从事农业生产,男女老幼一窝蜂地投入到捕鹿、贩鹿的行列中,待到合适时机,管仲下令停止齐楚间关于鹿的贸易,楚国鹿价暴跌,而粮价狂涨,多达十分之四的楚国人口因此外逃,楚国元气大伤。

  在管仲的领导下齐国国力大增,《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也就是9次召集诸侯会盟,这通常被认为是霸主的标志,所以曹操赞叹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会盟大多是以和平手段取得的,在各诸侯国以兵戈相攻伐的时代,管仲用贸易战的方式打击对手,的确别出心裁。

  (作者为文史学者)

  □陈忠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