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杀》,许多老桌游爱好者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如今《三国杀》已经大不如前,而这时候游卡(《三国杀》的运营公司)却突然推出了一款《三国杀名将传》,让人有些看不懂。难道是个IP,就能随便乱套吗?
这真是《三国杀》玩家的情怀吗?
IP游戏,其本质就是通过一个具有知名度的IP,去将这些IP的受众导入目标游戏里。在IP游戏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内版权意识不强,把武侠小说IP和日本知名动漫IP都蹭了个遍。直到以金庸为首的版权方跑出来把这些侵权者挨个揍了一遍,这事才终于消停了一会。
在手游市场经历了一系列“IP官司”后,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重视起版权这个问题,开启了I P的“圈地运动”。而这时候的游卡灵机一动—虽然我的《三国杀》人气不大好了,但是毕竟美好回忆还在,要不我再做个游戏,把《三国杀》粉丝导入到一个游戏里?于是,《三国杀名将传》就这么诞生了。
然而IP游戏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游戏内容能高度贴合原IP内容,激起玩家的情怀,在这一点上,《三国杀名将传》是很不够格的。我们不如先来看看它有哪些元素贴合了《三国杀》。
游戏名称:这个一看就知道,和《三国杀》是有一点“亲戚关系”的。
游戏音乐:打开游戏,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背景音乐都是《三国杀》自己的音乐,或者根据原有旋律改编。
角色台词:部分角色的台词正是从《三国杀》里拿来的。
游戏背景:都是三国题材。
没了……,对,你没看错,没了。在玩法、美术风格和战斗体验上,《三国杀名将传》都和《三国杀》没关系。而且甚至连产品内核都感觉不到那种联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游卡拿了一个劣质三国题材手游,把自己家的BGM强插进去,改了个名字就直接上线”的味道。你说这样的游戏,能满足《三国杀》老玩家吗?
审美还停在了四年前
在游戏画面上,《三国杀名将传》美术的审美显然还停留在了那种“大头娃娃”大行其道的时代,随便把这种角色放在什么Q版游戏中,都不会有太大的违和感。但偏偏是如果这样的角色出现在了《三国杀名将传》这种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中,违和感就会爆棚—因为其中大量角色都明显在设计上更偏向于西方角色样式。而在游戏场景设计上,《三国杀名将传》更是体现出了什么叫“完美配适中老年审美”。它大量使用了高饱和度色调,只要你玩的时间稍长,就会明白什么叫“辣眼睛”。
至于那些尬到死的配音、莫名其妙的剧情安排、满屏幕的充值按钮……,处处都透着一股“我们的游戏年代感很强”的味道。这种年代感放在类《传奇》上,或许还能吸引一些当初与《传奇》一起成长的中国初代网游玩家。基于这种前提,像《贪玩蓝月》这种都还需要各种“鬼畜广告”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而《三国杀》的I P号召力根本达不到《传奇》这个境界,《三国杀名将传》自然找不到能吸引玩家的要素。
IP游戏的“正确姿势”
有了《三国杀名将传》这样的反面案例,人们可能要问,这IP游戏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游戏改编游戏”不是不行,现在iOS畅销排行榜上很多高位游戏都是“游戏改编游戏”,但多数是从PC端移植过来的,使用同一种游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画面微调。然而《三国杀》早早就被移植到了手机上,所以游卡就把脑筋动在了“换一种游戏”的模式上。
那么咱们就退一步,好的游戏IP换一种游戏模式再来行不行?也是可以的。你看“辐射系列”既有《辐射4》这样的RPG游戏,又有《辐射:避难所》这样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人家各路开花不亦乐乎。但人家这么做的前提是拥有同一个世界观,只是用不同视角去诠释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已。《三国杀名将传》有这样的高完成度世界观吗?显然没有。
改编游戏的成败,关键还要看“内核”。《三国杀名将传》只拿了《三国杀》的名字、音乐和台词这些很肤浅的东西,在内核上却一点也没吸收到《三国杀》的精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票根本不玩《三国杀》的游戏人做出来的东西。这样的IP游戏,就算IP再强也扶不起来。
结束语
《三国杀名将传》如果不顶着《三国杀》的名号,它也许还能活得更好一点。毕竟很多走“鬼畜路线”的游戏,在画面和配音上都要比它更辣眼睛刺耳朵,可人家照样小日子美滋滋。但当年玩《三国杀》的玩家,能玩得动这游戏,至少当时对新生事物接触度高,心理年龄不会太大,这时候游卡画风一变,要他们去接受这样质量的游戏,简直是侮辱人的审美。这时候,这个大IP反而变成了一把逆刃刀,不仅没带来好处,反而会引来了一些老玩家的恶感。
文/哆哆沐 图/Master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