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叔平:“中国第一公关”的从政之道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经叔平,第一公关,从政
  • 发布时间:2018-09-11 10:58

  近日,被誉为我国“工商巨子”“民营经济代言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迎来百年诞辰,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了纪念座谈会。 此时距其谢世已有9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经叔平就踏足政坛,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此后几十年,他更在建言献策、协商议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展现了独特智慧。

  先“笑”,再化解难题

  改革开放初期,荣毅仁接受邓小平委托筹建中国国际信托公司时,找到了经叔平。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他,成为荣毅仁重要的智囊之一。

  经叔平能解难题,从一些小事上可见一斑:当时中信和美国BH公司合资成立了食品公司,厂房院内有四棵树,当地人把树砍掉但却不拉走,认为可以借此占用合资公司的股份。这种事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当时有人确有这样的思维。经叔平一听此事,首先就哈哈笑了,这一笑使得气氛马上缓和了。接着,经叔平耐心做了很多沟通工作,妥善解决了此事。

  接触过经叔平的人,都说他很爱笑。“他的笑是真诚、迷人的笑,是好的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公关先生、记者的笑。”每当发生争执矛盾,经叔平总是先笑,很快缓和了僵持场面,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熟识他的人知道,笑容背后,是历经世事的练达与深厚的学养。经叔平会一口流畅的英文,很有教养。与其相熟的水务督察专家高中回忆:“第一次见面,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经叔平是个资本家,他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者,博览群书。”至于如何化解难题,正如他所分享的经验,“要多想事。人一想事,眼睛就发亮。”

  “第一公关”怼人理直气壮

  上世纪30年代,年少的经叔平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学习,与荣毅仁、林语堂等成为校友。当时,他总是风风火火在大街小巷跑新闻,还曾将台儿庄大捷的新闻译成英文,在外媒刊发。尽管后来弃媒从商,这一时期也铸就了他善于与他人沟通、外柔内刚的性格。

  1955年,上海华明烟厂和华成烟厂实行合营。一次,一名境外记者问在上海市政协和市工商联任职的经叔平:“你的企业被政府没收了吗?”经叔平回答:“那不是没收,是公私合营。”谁知记者又问:“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经叔平警觉到记者穷追不舍背后的用意,反问他:“你知道一个受欺侮国家老百姓的滋味吗?国家不强大,个人要钱有什么用?我们的国家一直受人家的气,我们一直都盼望我们的国家能强大起来,做一个强大国家的公民很荣耀。”经叔平的回答让记者哑口无言。

  1979年10月初,中信集团召开董事会后举行记者会,由经叔平主持。一名外国记者问荣毅仁:“中信公司哪一位负责公关?”荣毅仁指向身边的经叔平。第二天,香港《大公报》刊文“中国第一公关——经叔平”,这一称号不胫而走。

  此后,经叔平充分发挥了“公关”作用。瑞士“欧洲管理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每年在日内瓦举行中国专题报告会,经叔平每次都是第一天到,晚上与参会企业代表一起吃饭,相互认识,每人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吃完饭把题目收上来,次日上午经叔平演讲时把这些问题串起来解答。有时一天之内,他要接待四五十名企业界人士,回答无数问题。1984年,经叔平负责的公司与英国朗曼公司合作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投资指南》,他还亲自去香港、纽约、华盛顿等地做路演。

  经叔平重视媒体及公关交流的习惯,一直在延续。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等要职期间,他多次受访发表自己发展民营经济的主张,扩大民营经济话语权,甚至安慰紧张的记者:“我耳朵不好使了,其他零件还可以。看见记者我就高兴,毕业后没当成记者转去做生意喽。我很羡慕新闻记者喔。”

  坦诚直谏,严守规矩

  有学者之风的经叔平,并非好好先生一枚。建言献策、坦诚直谏,贯穿了他的从政生涯。

  上世纪50年代经叔平崭露头角,就与此相关。1952年,全国各地相继组建工商联,出任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的经叔平分管税收募债。为了既杜绝偷税漏税现象,又使税收合情合理,经叔平建议在上海推行建账工作,后来被全国推广。

  有一年,中央派给上海的公债数字很大,超出了上海工商界承受力,经叔平向上海市政府汇报后,其被派到北京反映情况,当时主管财政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接见了他,他的经济思辨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他几次受邀赴京,参加中央财务工作会,很快又调京任职。

  作为多届全国政协委员,经叔平提出的提案和建议,数量质量、理论深度和水平都很高。他提出的包括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案等,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写入宪法,就是经叔平率领全国工商联多次呼吁,终于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落到实处。

  “经营百事不懈怠,人生贵有一精神”。积极建言的同时,经叔平也律己甚严。在1997年全国工商联“八大”上,腰腿有疾的经叔平站着作了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报告。他解释:“这是对代表的尊重,也是传达一种积极向上和严格要求的精神,既鞭策自己,也鼓舞大家。”

  文/艾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