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市场回归“内容”主导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影市,票补
  • 发布时间:2019-01-10 18:36

  2018年中国影市即将进入收官阶段。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全国电影票房567亿元,已超过2017年总票房,但相比2017年综合票房13.45%的增速,2018年票房增速明显回落。

  回首2018,中国影市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春节档强劲爆发,收获57.43亿元票房,同比增长67.5%;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票房、口碑双丰收,带动整个档期国产片的不俗表现;但之后影市整体表现平平,国庆档票房不孚众望,即将到来的贺岁档由于没有高票房预期的大片上映,预计最后冲刺阶段也难有大作为。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票房从2011年的131亿元一路攀升至2017年的559亿元,但这种高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资本涌入、巨额票补投入以及银幕数量高速增长带动的。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高增速已不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唯一追求,引导中国影市回归理性,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资本、票补、影院建设、明星拉动等拉升因素正在逐步退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成长开始更多地依靠加强规范管理,增强自身质量。

  今年9月出现的“取消票补”传言虽然至今尚未落地,但票补退潮已是不争事实。春节档各大片方票补大幅缩水,最低票价不低于19.9元,单部影片补贴不超过50万张,不过春节档7天总票房仍取得了57.43亿元的优异成绩。业内人士认为,票补在中国电影市场成长之初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为影院带来很多增量观众,随着中国影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成熟,票补的效率大打折扣,票补投入必然进入理性回归的过程。

  与此同时,国内影院建设热潮开始降温。2017年全国总银幕数超过50000块,超越北美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很多影院出现亏损,证明影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业内人士认为,依靠大规模建设影院的外延式增长已经后继乏力,中国电影产业亟需建立稳定的中等以上质量的生产体系。

  中国电影行业正在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路径迈进。在主管部门推动下,电影行业注重提高行业规范水平和自律能力,坚决向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低俗媚俗、高价片酬等说“不”。明星偷税漏税问题的曝光和依法清查,也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电影行业秩序。

  随着资本投入更加理性、行业秩序更加规范,以及观众观影选择更加成熟,中国电影行业正在逐步回归以内容为主导的良性循环。

  文/黄柏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