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烈日灼心》(2015)和《追凶者也》(2016)两部犯罪题材电影,导演曹保平开始被观众熟知。而在2013年,曹保平还拍摄过一部青春片《狗十三》,时隔5年,该片于今年12月7日全国公映。
《狗十三》改编自编剧焦华静的本科毕业作品,由张雪迎、果靖霖、代旭等主演,以一个13岁的女孩和两只狗为线索,讲述了一个从小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懂事”孩子的青春故事。
“揭示习以为常家庭关系下的不寻常,是这个故事深深触动我的地方。青春期虽然已经离我很遥远了,但这则讲述青春期的故事仍令我怦然心动。”曹保平说。李玩和她的爸爸、爷爷、奶奶组成的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家庭,正如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一样,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校园霸凌、性侵等极端事件。但这种日常状态下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往往最不寻常。
猫眼App数据显示,《狗十三》首日票房381万元,对于一部小成本剧情电影来说,这样的成绩在预料之中。而影片凭借独特视角,被网友们誉为近年来少见的反映中国式家庭教育和青春成长的优秀影片,截至12月9日,该片豆瓣评分8.4。
《狗十三》2011年开始筹备,2013年完成拍摄。曹保平透露,虽时隔5年,但此次上映并未重修或剪辑。“我觉得影片即便再放10年也不会过时,因为这个话题会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一直轮回。”
对话导演曹保平
《综艺报》:是什么契机改变了你拍摄《狗十三》前的犹豫?
曹保平: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剧本并不适合我,它可以拍得更作者化。后来决定拍是因为它真的很触动我。这部电影有我个人非常强烈的映射,某种程度上也是今天中国家庭的样板。
《综艺报》:拿到剧本后做了哪些处理?
曹保平:剧本本身改动很小。有一些台词在剧本里表达的意思更隐喻、更晦涩,观众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我们针对这一点做了一些调整。更多的调整其实是拍摄手法和风格,我把它拍成了一个剧情片,而不是一个更风格化的作者电影。
《综艺报》: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
曹保平:因为我还是想让普通人看到。比如片中找狗的部分,以及李玩和她爸爸发生的几段激烈冲突,我的拍摄方法是更直接地表现矛盾、冲突甚至暴力,让赤裸裸的争执直抵观众,而不是留待观众回味。原剧本更客观冷静,因此也不需要用大量的移动镜头,只需远远地用一个固定镜头让演员在画面里呈现即可,但这样的话,观众就无法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强大力量。
《综艺报》:《狗十三》使用了大量配乐,你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
曹保平:电影配乐的使用肯定是越节制越好,除非有特殊需求。表演和叙事本身就足以传达出情感和情绪。《狗十三》的很多配乐其实是反着用的,并没有直接烘托情绪或就某一情绪顺势而为。比如李玩找狗那段情节的配乐有种不确定的幽深感,这种情绪恰到好处,用煽情紧张的音乐来烘托情绪并非总是好办法。我不希望音乐都是顺着人物情绪出现的,可能有些观众不习惯我的处理方式,但相信也会有观众对这一处理有意味深长的感觉。《狗十三》是我所有电影作品里配乐数量最多的影片,它的每段配乐都暗含了我的特殊用意。
《综艺报》:你是以怎样的态度来拍摄这部电影的?
曹保平:我拍所有的电影都是怀着憧憬的态度,这部也不例外。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生活的客观呈现。中国的父辈和子女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只是我们经常选择忽略或遗忘。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很少摊开来看这里面有多少复杂的、值得玩味的内容。其实家庭是最值得拍,也是最有意思的题材,比如中国文化形成的家庭结构、父权社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这其中的委屈、爱甚至伤害,都应该多拍多看。
《综艺报》:继《我不是药神》取得不错票房成绩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成为热门话题,你怎么理解这一类型?
曹保平:现实主义题材用真实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它可以延伸出很多种类,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狗十三》本意上是纯粹的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真实呈现。当然,有很多影片和文学作品是伪现实主义,导演/作者扭曲了真实。我努力做的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题材,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同时反映人性的复杂。
《综艺报》:现实主义和其他题材作品的市场接受度是否不同?
曹保平:市场不会因为电影的标签或类型就改变接受度,因此我不觉得现实主义题材今后会长时间大行其道。IP、科幻、穿越等题材也不一定不好,关键要看作品能达到什么程度,如果品质非常好,那IP只会加分不会减分。同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如果拍得好,市场也不会排斥。
《综艺报》:接下来会尝试什么题材的影片?
曹保平:我对电影类型没有要求,唯一的标准就是能碰到或是自己能写出一个打动自己的剧本,就像《狗十三》一样。碰到有共情、能打动我的剧本,我就会去拍。
文/黄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