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升级到了6.7.3版本。此次《微信》有两个重要的更新—公众号列表的顶部出现了“常读的订阅号”栏目,以及公众号的展示形式发生了改变。那么,微信方面究竟是如何考虑的?
微信在信息流上犯了“纠结症”
今年1月份,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谈到《微信》没有想过要做信息流,只会改善用户的阅读效率。为了强调这一点,张小龙甚至表示,他不知道信息流是什么—当然这跟其演讲中多次提到信息流三个字,显得有些矛盾。
今年6月份,《微信》在6.7.0版本中第一次对五年不变的公众号进行了改头换面,公众号的群发信息按照时间线的顺序出现,虽然时间线还没被打乱,但从表面来看和我们所说的信息流已极为相似。《微信》此举一定程度解决了流量集中在头部公众号的问题,不过已经开始弱化公众号主体品牌效应。
根据《2017年微信经济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众号已超过1000万个,其中活跃账号350万个,较2016年增长14%,月活跃粉丝数为7.97亿,同比增长19%。由此可见,活跃账号的增长率低于活跃用户的增长率。微信公众号马太效应明显,长此以往,平台活力只会降低,怎么办?只有让流量分发更加分散,给长尾和新兴公众号机会。
信息流是内容平台分散流量的一种方式,微信公众号这次改版事实上就是给信息流打下基础:当用户习惯这样的呈现方式后,时间线如果被打乱用算法来分发,不就正是信息流吗?
为什么微信对信息流如此“纠结”?
张小龙是否知道信息流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微信公众号不论是从初心还是从当前的核心竞争力来看,都不可能简单地拥抱信息流。
首先,公众号一直是以人为中心,而信息流是以内容为中心。《微信》用户最开始是因为公众号的内容而关注公众号,而公众号发布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章之后,会不断加深个人风格和内容属性,最终形成一种忠诚度较高的关注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用户打赏公众号会显示一个个人账号。而公众号如果改版信息流,会弱化公众号人格化的属性,打破原有的生态。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原有在《微信》上深耕的内容生产者。内容生产者在之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理公众号来“涨粉”,甚至投放了广告来获取粉丝,粉丝已成为他们的资产,而有的公司更是凭借庞大的粉丝数量获取了数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改版之后,粉丝数的积累与以前相比会无用得多,用户在意的是内容,而不是内容生产者;信息流的分发逻辑不再基于粉丝,粉丝只是算法参照的一个数据(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这意味着公众号有百万粉丝也可能没有分发,信息流平台这一问题已很明显。如果这样,不只是原来聚集的粉丝价值会直线下滑,公众号也不再会殚精竭虑去获取新粉丝。
再次,《微信》定位变得模糊,甚至有些违背初心。张小龙曾说希望“用户用完即走”,而信息流则需要留住用户,每家信息流平台都在强调用户时间占用能力。《微信》的定位到底是高效的聊天工具,还是聚合新闻阅读工具?本身这两者不矛盾,然而张小龙似乎想要《微信》保持极简,如果只能二选一肯定是“连接好人与人”优先。事实上公众号出现的原因也不是要做信息聚合,而是要让“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信息流显然跟这个初心没什么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张小龙要强调自己对信息流没兴趣的缘故吧!
今日头条激发腾讯的信息流探索欲
《微信》在公众号上的不断改版,折射着整个腾讯在内容生态中求变心切的姿态。
日前有消息称,今日头条正在寻求新一轮估值高达750亿美元的融资,750亿美元超过了美团和小米一截,仅次于BAT,甚至距离百度都已不再遥远。如果传言落地,今日头条就真正从一个昔日巨头看不着、看不上到今天巨头不得不认真看的玩家了。
今日头条凭借千人千面的信息流,以及产品矩阵战略,在内容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其以信息流发家,凭借着先发优势,加上高效的技术算法,积累了一大批高黏性的活跃用户,接着基于此不断孵化一个又一个热门产品,如《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等。为了应对《今日头条》的攻势,腾讯推出《天天快报》,《微信》上推出“看一看”,QQ上线了“看点”,在短视频领域则复活了《微视》、上线了《yoo视频》以及投资了快手。虽然各有斩获,不过依然没有挡住今日头条的崛起步伐,总给人感觉好像差了一股劲,缺少一个杀招。
现在看来,最有机会破局的还是《微信》,特别是公众号。从微信公众号的种种动作来看,腾讯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探索市场特别是用户的反应。如果最终微信公众号克服了重重矛盾,找到一种折中的方式入局信息流,对今日头条形成正面冲击也是必然。今日头条或许已意识到与腾讯硬碰硬只是时间问题,正抓紧时间四面出击,因为留给它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砍柴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