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职教育管理
  • 发布时间:2019-08-24 07:50

  摘 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现已成为中职教育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全面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创新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管理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融入教育管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实践技能,培养更多人才。对此,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管理方法、创新思路。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工学结合与创新教育管理思路

  1.把工学结合融入教育管理

  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根据现阶段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素質要求分析,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时,要与企业合作,融入岗位工作技能与特定岗位素质要求,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该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2.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展开教育管理

  将工学结合融入教学管理有助于将学校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工学结合模式将企业应用、市场要素和学校教学要素有效融合,推动各要素全面发展,让教育管理更加贴近市场及岗位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企业要求,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中职院校教育管理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现状

  1.政府干预影响

  现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提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政策制度保护、监督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2.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死板

  传统办学理念为学科本位,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深刻意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进而致力于教学改革。但改革效果不理想,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教材内容落后。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内容以概念、理论为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脱节,连接度不够。

  (2)课程设置滞后。中职教育和学科教育的不同,在于学生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经验。而实质上中职院校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学科特征显著,课程开发人员没有结合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甚至与岗位需求脱节,而且教学工作缺少配合,造成改革效果不理想。

  (3)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对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中职学校开始建设实验室、扩大实训基地面积,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3.人才培养方法不当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重视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节约。而目前我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教育过于重视学科本位,虽然一些制度政策对企业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企业仍然无法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三、工学结合与中职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1.创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机制

  中职学校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调整秉承社会经济增长点在哪,专业就办到哪,强调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岗位需求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融合,由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科学分配课程比例,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内容模块化、综合化,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2.创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主要场所,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初级人才。因此,学校要创建实训基地并与教学相适应。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不仅要重视硬件系统的提高,还要彰显育人功能与社会属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不过,实训基地建设周期长、经济投入高,仅凭借政府帮扶是不够的。需要学校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特点与企业合作,实现合作共赢,资源分享,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的形式保证校内外基地的紧密结合。

  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创建校企互动、动态合作的兼职教师队伍。以正式引进、柔性引进、事业共引共享的形式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与兼职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实现师资来源多元化、结构多样化,形成职教师资队伍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

  四、工学结合与教学创新教育管理融合方法

  1.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与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秉承低起点、精专业、分层次的理念,促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连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高效教学为目标,对文化理论课展开分层教学,发展班级分层、专业分层,采取单元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职业活动情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培养。此外,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交换教学经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优化审核管理,提高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审核应以多元化为主,创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实施全过程评价,打破以成绩分数为主的评价形式。

  转变评价机制,即教学评价转为社会评价、考试评价转为日常学习表现评价、技能评价转为全面发展评价。将教学审核重点由成绩转到能力培养,重视审核方式的多元化,考评人员可以是教师、企业,考评目标可以是试卷、社会实践、实习作品。尤其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技能、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工学交替,深入企业

  第一、二学年采取工学交替模式,第三学年实行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创建管理机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与企业进行理论与技能培养,协调“工”与“学”的关系,确保实习岗位和专业面向岗位群相同。

  中职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妥善安排实习时间、制定考核表,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结果,为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实现实训实习管理和质量监督,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4.营造和谐环境,重视实训培训

  工学结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环境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大影响。营造良好的实训基地有助于企业经营发展。同时,学校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创建教学基地或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训,感受企业文化与岗位环境,重视学生实训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毕业前一年深入企业,可以适应职业状况,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在实训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可以设置考核制度以增强学生抗压能力。

  5.健全制度规范,政府发挥职能作用

  (1)健全法律制度,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据可依,对政府、中职院校、企业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确定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制定的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保证企业与中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实训基地等义务,推动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

  (2)创建校企合作的组织单位。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实施分级管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建由省政府举办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建立组织机构确保责任到岗、责任落实到个人。

  (3)监督评价制度。结合监督管理不足,伴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制定监督评价制度。校企合作办公室根据法律制度全面落实责任、保障权利。监督所辖区域内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的进行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主动配合。

  五、小结

  工学结合教育管理顺应了社会人才发展需求,满足了学生与企业需求,创新了教育管理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中职教育教学重要任务目标,对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创建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莹,张军政.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技工学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巴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6).

  [2]汤国虎.“一核心、二标准、三融合”的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3).

  [3]范皓.基于工學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分制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

  [4]郑皓月.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皮革,2019(2).

  [5]石磊,曹盼盼,沈江洁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

  [6]邓宏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J].南方农机,2019(1).

  [7]徐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