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之变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每个时代,城市的地标又不尽相同。地标以其独特意义,见证着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又凝聚着政治表达、经济实力和民意共识。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十大献礼建筑,是首都北京的城市地标,亦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精神图腾。

  改革开放后,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一个个新地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不仅在美学和技术层面冲破了传统的禁锢,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空背景下抒发着“宏大叙事”的意涵。

  进入新时代,超级工程、国之重器、特色小镇、文艺渔村、生态公园、城市绿道、对外开放新平台……成为另一种意义、另一个高度上的地标。它们形态各异,却拥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地标,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美好未来,演绎着中国强起来的内在逻辑。

  地标,是城市的窗口;城市,是国家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城市既是引擎,又是载体。

  順应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北京、深圳、上海、雄安……正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它们,正如同新时代的国家地标,以自身的砥砺奋进,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雄心。

  陈融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