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标:与“强起来”同频共振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协调,共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0-12 19:43
港珠澳大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每个城市地标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个新地标,或是“超级工程”“国之重器”,或是引导着产业集聚,或是更好地服务于市民……不论外在形态如何,它们都拥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这些地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美好未来,演绎着中国强起来的内在逻辑,也标示中国走进了新时代。
“超级工程”破障前行
2018年10月24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
作为新中国建造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创造了众多 “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
因此,港珠澳大桥被外媒称为“中国奇迹”。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之桥、创新之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填补了许多“空白”,形成了系列“中国标准”。
在诸多科技创新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深海之吻”——港珠澳大桥的深海隧道部分,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每一节沉管重达8万吨,规模堪比一艘航空母舰,对接误差必须控制在2厘米以内。
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朱永灵看来,大桥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科技上,更体现为制度的创新。
在重大决策上,大桥形成了覆盖中央部委、粤港澳三地政府以及项目法人的“三级架构、两级协调”的治理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面对三地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大桥委托法律专业研究机构全面介入,保证重大决策能得到充分的法律支持。
“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中,珠澳之间是“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内地和澳门查验单位执法人员并肩而坐,旅客只需排一次队,30 秒即可完成两地查验手续。
大桥口岸实施的“粤港两地海关快速通关对接合作模式”和粤港海关货车查验结果互认政策,使得港珠澳大桥口岸货物通关流程进一步简化。
“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中,珠澳之间是“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内地和澳门查验單位执法人员并肩而坐,旅客只需排一次队,30秒即可完成两地查验手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创新,大桥跨越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了广阔空间。
特色小镇与文艺渔村
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跨贸小镇等数十个小镇正在崛起。
其中,云栖小镇位于西湖新十景之一的“云栖竹径”附近,是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近年来,每到10月,都会有数万人奔赴该小镇参加阿里云开发者的“云栖大会”。
基金小镇则位于玉皇山南。走进小镇,仿佛走进了江南园林,富有古典韵味的中式办公建筑鳞次栉比,掩映在一步一景的绿色植被之中。这里,是各类基金管理公司的聚集地。
“江浙的特色小镇,不仅是‘网红地标,还走出了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央党校教授岳亮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协调,就是让小镇居民享有在城市里才能聚集的资源和公共服务,这既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标。”
与之相似的是,福建省厦门市,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彩色村落曾厝垵,近年来以“中国最文艺渔村”的身份成为 “厦门文创新地标”。
过去,曾厝垵人一直过着简单的渔村生活,后来,随着环岛路开通,厦门岛内宣告全面退渔,大批文艺青年和“穷游”背包客涌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地。
林立的商铺蜿蜒进小巷深处,成群的游客在青石板上接踵走过,风格各异的客栈营造出温馨的归宿感,五街十八巷的美食带着独特的闽南味道。今日漫步曾厝垵,随处可见红砖古厝与“番仔楼”,间夹欧式风格的庭院小楼。
外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脏乱差”的城中村。但它并没有走拆迁另建的老路,而是各方力量协调推动文创村的提质增效和景区建设。
曾厝垵的蜕变,得益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策划、居民和商户的参与,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文青品牌的打响,游客的大量涌入,使这里的旅游消费呈指数级增长。居民和商户对自家庭院进行个性化布置、在墙体上进行创意涂鸦等,古厝形象由此焕然一新。政府部门投入2000万元改造资金,同时也牵引带动超过2亿元的社会资本涌入,于是,道路得以翻修,杂交的缆线得以下地,雨污也实现了分流,曾厝垵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
目前,曾厝垵年旅游产值超过35亿元,比2013年改造前增长了30多倍。这里的居民,家族的造船事业虽然结束了,但一家家小店正以一种新的方式,纪念家族的辉煌。
湿地就在城中央
地王大厦、国贸大厦、深圳市民中心……深圳的地标不胜枚举。
广州海珠湿地公园
不过,近年来最受市民欢迎的地标新秀,却是位于深圳湾东北岸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公园是深圳湾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就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孟琪介绍,这里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掩映在高楼大厦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黑脸琵鹭结伴涉水觅食,红嘴鸥在低空画出优美弧线。每年冬季,都有近10万只候鸟在这里停歇。
“到深圳湾观鸟,已成为深圳的新名片,沿深圳湾绵延十余公里的红树林滨海长廊,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最美风景线。”王孟琪说。
随着广东省自2013年起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提出让湿地“进城、绕城、围城”,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出现在珠三角城市中央。
在广州,距离城市中心地标广州塔不到5公里处,“藏着”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在佛山,淡水人工湿地系统千灯湖公园串珠成链,再现了水网纵横的岭南水乡景致。
“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在珠三角,一幅幅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我们去招商,跟人家谈成本、谈区位,现在招商首先是拉他们来看看这里的环境。”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俞红平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是高端的企业和人才对环境的要求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营商环境。
从洋山港到果园港
自2017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试生产以来,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
这个能靠泊世界上最大的运输船、年吞吐400万标准箱的巨型码头,几乎看不到一个工人,自动引导运输车往来穿梭,巨型桥吊在远程操控下精准装卸。
从洋山港沿江溯流而上,果园港将驰骋于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成为重庆的新地标。
果园港依山而建,站在此处眺望,一幅物流图景徐徐展开:
上层的铁路货场,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12天后就能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下方的码头泊位上,一艘艘集装箱货轮鸣响长笛,沿着长江内河航道一路向东,货物经洋山港出海驶往世界各地。
新时代奏响了新篇章。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沿海的自贸区、特区,还是沿江城市、内陆开放高地,一个个新兴的开放地标正在崛起。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已进入项目收尾阶段。
“展厅外立面采用天然石材拼叠,隐喻古老的西安城墙,屋顶则采用轻盈、动感的设计,空中俯视犹如延绵起伏的沙丘覆盖展厅,呼应丝绸之路的寓意。”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琪介绍,该项目整个钢结构用量达6.6万吨,相当于7个埃菲尔铁塔,建成后将成为西部设施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 如同一个“人”字矗立在天府五街街口。
作为成都的新地标,这里已吸引中欧商务合作平台、欧洲企业网络中国西部中心、德国商会西南分会等48家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办事机构入驻,成为了中国西部对外交往、对欧合作的新平台。
在这里共享未来
作为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的首个大型建筑群、雄安的地标性建筑,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尚未正式开放就已成“热门景区”。开放至今,前来参观的游客平均每天超过了3000人次。
四川成都“中国-欧洲中心”
这里无围墙无大门,每一处都设有无障碍通道,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服务平台高度略微高于轮椅,轮椅可以直接上主席台……
“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是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人民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中国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面向未来,坚持以人为本,把打造宜居环境落在了每一寸土地上,落在了城市的每一个空间单元里。
“ 雄安式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岳亮说,“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享是题中应有之义。”
共享的不只是公共服务设施。
在入驻企业办公区,有一个联合办公区——Officezip,整栋楼的公共资源都可共享。
在这里,企业不仅能够共享65个独立办公室、484个办公工位和5个会议室,而且还能享受会议无线投屏、一键预定会议室等服务。
办公可以共享,休息空间也可以共享。
二楼的休息区,外形酷似太空舱的休息室被称为“共享头等舱”。舱内的遥控器可开启氧吧模式,还配备了USB接口、写字板等。
相比于游客和入驻企业,祖祖辈辈生活在雄安的老百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享发展的福祉。
45岁的容城县张楚营村村民李华,参加了新区组织的多次技能培训后,现在经营着一家家政公司。
“新区设立后,老百姓面临着本领恐慌,一度感到迷茫。参加培训后,大家掌握了新技能,有了新出路,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雄安新区综合执法局局长于振海说,雄安新区正在创新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实现新区居民住有所居,共享雄安未来。
“雄安式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岳亮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是题中应有之義。”
陈国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