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起来的地标物语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一个个新地标拔地而起,折射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我们看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不仅要了解它反映出的城市发展方向和蕴含的城市文化,还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筑不同,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地标物语是改革开放、拥抱世界。”

  冲开传统的禁锢

  侯锡九如今已是满头银发了,他还清晰地记得,四十年前,驻外使领馆给来华的外国人发放签证时,要先确认他们到北京的住宿能否落实。

  1976年,北京接待海外游客尚不足2万人次,1980年时,这一数字已达到28万。改革开放拧开了阀门,一下子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海外流量”,与此同时,也呼唤着国内的配套设施跟进、升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侯锡九参与了中国首家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的谈判签约全过程。

  那一时期,旅游饭店成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亦因此催生了一批新的地标:北京建国饭店,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合资建造;香山饭店,由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广州白天鹅宾馆,由霍英东先生与广东省政府合资兴建……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

  “市场主导,资本表达,国际招标。”北京市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轨道交通院副总工程师黄源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那一时期,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国际顶尖建筑设计师纷纷应邀赴华,成为重大项目的主要设计力量。

  “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开了传统的禁锢,给中国建筑带来了新鲜血液。”

  不断刷新的高度

  “地标越建越多,城市也越长越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肖竞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改革开放后,从少量的多层建筑到密集的摩天大楼,再到“第一高楼”的称号不断易主,这些显著的变化,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直观见证。

  “我们看地标建筑,不仅要了解美学、技术、文化,还要从国家、历史等维度来解读。”吴晨说,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新地标的涌现,就有了“宏大叙事”的意涵。

  1982年建成的南京金陵饭店,以37层、110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1985年竣工的深圳国贸大厦,以160米的高度折桂。

  1990年,208米高的京广中心在北京建成,“中国第一高楼”称号易主。

  1999年,上海金茂大厦以421米的高度刷新了纪录。

  十年后,604米高的广州塔造就了中国新的城市天际线。

  ……

  查询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的数据库可以发现,500米以上的已建成高层建筑,全球共有9座,中国占了5座;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中国已拥有约700座。

  至今,中国已连续23年保持了全球200米以上建筑最高产的地位。

  “‘第一高楼被赋予了为城市代言的标识功能。”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摩天大楼代表着科技创新和雄厚财力,能带动外来投资和企业进驻,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度的意义,又不止于此。

  譬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不仅大幅改善了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质量,还打破了原有商业模式,从一个传统封闭型的景点逐步演变为上海的城市客厅、文化娱乐旅游综合体。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建成后10年内,便接待了295位外国首脑,举办了近100次世界级重要会议和300多场大型活动,成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2017年,其接待总人数超过了埃菲尔铁塔,位居世界第一。

  绰号折射民意

  武侠小说家古龙曾說:“一个人的名字可能会叫错,但是绰号一定不会叫错。”

  从“鸟巢”到“小蛮腰”……富有烟火气息的绰号,给钢筋水泥的地标建筑平添了一份喜感。

  “建筑设计师的创意中有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城市功能的推理,但绰号不需要这么深刻,它们往往来自于大众的直观印象。”吴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公众为地标起绰号,首先说明这座建筑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而很多绰号的流传,又折射出民意——对建筑本身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认同。”

  国家体育场的绰号是“鸟巢”,在众多奥运场馆中独树一帜。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波说,他喜欢“鸟巢”这样的绰号,国家体育场外形像鸟巢,象征着它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更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广州塔因塔身由两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外壳彼此扭转,呈现出“纤纤细腰”的外形,被亲切地称为“小蛮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句诗本是白居易用来形容美人的,广州市民借用“小蛮腰”,对此地标和广州城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实力与雄心

  2008年7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样的评论:“如果西方人在北京新的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有种困惑迷茫的感觉,那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富丽堂皇,除了光彩熠熠的新航站楼,还有一系列非凡的新建筑:蛋形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这个国家的建筑发展变化之快,令西方望尘莫及。”

  这一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和她的新地标,成功展示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面貌。

  评论家称,这些高调出现的建筑物,表达了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的中国越来越强的雄心。就像16世纪的罗马和19世纪的巴黎那些伟大的建筑一样,中国的新建筑所散发出的气息,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增长和才智发酵有关。

  “我们看地标建筑,不仅要了解美学、技术、文化,还要从国家、历史等维度来解读。”吴晨说,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新地标的涌现,就有了“宏大叙事”的意涵。

  国家如此,城市亦是如此。

  “回望深圳的地标建筑,从最初的国贸大厦、电子大厦,到后来出现的地王大厦、赛格大厦等,都是深圳改革开放进程和发展方向的具象表达,反过来又在经济、社会层面影响着深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天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国贸大厦、电子大厦,体现出深圳特区早期依靠“三来一补”发展经济的典型特征,90年代先后崛起的地王大厦和赛格大厦,则预示着商业地产和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

  广州塔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蛮腰”(邓华/ 摄)

  “地标是有故事、讲故事的建筑,是展示城市实力与雄心的窗口。”吴晨对本刊记者说,这些标志性建筑,不仅反映了建造者的诉求,更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陈融雪 李维康 易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