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彩”的气度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热闹,气度,光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0-12 20:05
2019年9月1日,河南博物院的“洛陽三彩艺术作品巡展”( 李安 / 摄 )
提到洛阳,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牡丹,绚烂热烈、雍容华美,这既是属于大唐的气象,也是属于中国的气度。前一阵子又掀起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推选国花活动,牡丹不出意料又不负众望地笑傲群芳。
也正因为牡丹,洛阳在世人的印象里总是五色辉煌、花团锦簇的,这种印象沉淀在了博物馆里,落在了那些造型生动、神采飞扬的三彩陶器身上。
三彩陶器烧造的历史很久,早在南北朝时已有发端,后绵延数代,不过真正让世人惊艳的还是“唐三彩”。而洛阳产的唐三彩,不仅烧造水平最高、出土数量最多,并且后世最早在此地发掘出三彩陶器,所以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又被冠以洛阳之名,被称为“洛阳三彩”。
小小盖罐里的大唐气度
实际上,“三彩”远不止三种颜色,陶器上常用的色彩有黄、绿、白 、蓝、赭、黑等,“三”不过是言其多罢了。想想也是,如此明艳光华的洛阳,如此响亮宏阔的大唐,怎么会甘心只有三种色彩呢?
洛阳城到底有什么样的秉性和气韵,才孕育出唐三彩这样独树一帜的艺术品?我们从洛阳博物馆里一件不起眼的小物——三彩盖罐——开始探寻,或能窥其一斑。
在历代的器皿中,盖罐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件,但偏偏这件唐三彩,让人只看一眼,便能领略到大唐的别样风采。
唐人豪爽,用釉很舍得下本钱,所以罐子包裹着一层绿褐交杂的浓郁釉色,如果只是一味地涂抹,它难免会显得沉闷,所以极富审美意识的匠人特意布置了一点点留白形成的联珠纹,这个本可能老气横秋的罐子瞬间显得灵动活泼起来。
这联珠纹,其实是来自西域的典型纹饰,当年的洛阳对于这些来自域外的物什,自然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匠人们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小罐子上,却尽显出大唐包罗万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单是这样的匠心,仍不足以完全体现唐代的洛阳人是何等潇洒,罐腹下端一片露胎无釉的部分才是“神来之笔”,能看出匠人在上釉的时候是何等“随心所欲”——他们下笔不假思索,刷到哪儿算哪儿,没刷到的地方也就那样留着素胎,烧成之后倒有了浑然天成的洒脱和拙朴。
与一般的艺术品不同,唐三彩从不以精致细腻取胜,反而是追求大刀阔斧的、不经意的甚至无法预料的效果。这是它最吸引人的特点,也是唐人最鲜明的性格所在。
釉彩点染的城市
小小盖罐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轰然作响的洛阳,还要靠三彩“大器”来撑场面,比如三彩马、骆驼、仕女、官吏、镇墓的神怪……
洛阳唐三彩是雄健豪迈的,各色宝马就是明证。三彩马是唐三彩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受欢迎的一类造型,无论是立马、提腿马还是奔马,无不神姿俊逸。它们的形象来自域外的高头大马,这也是唐人最珍爱的“宝物”之一。还有一类比较“凌厉”的作品,那就是怒目圆瞪的天王俑和神情凶悍的镇墓兽,作为墓主人的守护者,他们显现了非凡的神威。
洛阳唐三彩也是温柔婉转的,那些仕女俑或丰腴、或纤瘦,无不风姿绰约、袅娜妩媚。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骑马、打马球的仕女俑,这样飒爽英姿的女性形象,在整个历史上都不多见。
因为富裕,当时的洛阳上自达官下至平民,都舍得下本钱购买大批唐三彩伴自己长眠,他们竞相争奢,以至于皇帝不得不下旨限定每个品级的官员陪葬的三彩器数量。
洛阳唐三彩更是开放的,有一批格外引人注目的形象,他们高鼻深目、髭须浓密,外貌迥异于汉人。他们正是来自西域的胡人,和他们相伴的常常还有骆驼。胡人俑中最有特色的是骆驼载乐俑,他们在驼背上各持乐器为跳着西域胡旋舞的人伴奏。除了胡人俑以外,还有一类着胡装的汉人仕女俑别有意趣——早在当年的洛阳古都,仕女们已走在流行最前线。
曾经,洛阳与长安一东一西相辉映,是世界上最繁华、最恢宏的两大都市。
在当年八方来朝的洛阳,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人和物都不稀奇,他们在一座城市里自然生长,相得益彰。
因为富裕,当时的洛阳上自达官下至平民,都舍得下本钱购买大批唐三彩伴自己长眠,他们竞相争奢,以至于皇帝不得不下旨限定每个品级官员陪葬的三彩器数量。不过,目前所见的唐墓中使用的三彩陶器,其数量之多已远远超出了规定。
由于三彩的制作算不上繁难,所以也为这样的奢靡之风提供了可能性。
洛阳有高岭土,经过挑选淘洗晾晒,大多先用模具制坯,再施以含铜、铁、钴、锰等矿物的釉料,便可以入窑烧制,由于釉色互相交融,釉水垂流扩散,烧成后就形成了五色杂糅、绚烂斑斓的效果。而人物的面部是不施釉的,只需要烧成后再画眉点唇。
遥想当年的洛阳,有了三彩的点染,连地下的世界也变得斑斓起来。
绵延不息的光华
不过,三彩的繁盛期并不长,它随着大唐的没落而沉寂下来。加上毕竟是明器,史籍所载甚少,以至于在一千多年后的晚清被发现时,其地位与当年早已判若云泥了。
在晚清,随着铁路勘探工作的开展,三彩器物不断被发现,但一来作为陶器它的材质并不贵重,二来时人嫌其“晦气”,所以大多被毁掉了。随着三彩被发掘得越来越多,文物被贩运至京城,尤其是被西方人发现并刻意搜求,这些绚丽传神的作品才成为了难得的艺术珍品。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又有王国维和罗振玉这样的大师慧眼识宝,唐三彩才彻底成为了文物收藏界的“宠儿”。直到现在,唐三彩的热度仍然没有冷却下来,而洛阳,也因为这门艺术绽放华彩。
三彩陶器是洛阳的“特产”,宋代以后仍然有不少绝妙的佳作,只不过因为社会上有了新的流行和审美,唐代那种泼辣奔放的风格也就随着时代悄然发生了变化。
到了现在,三彩陶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身份也早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屈居地下的明器,而成为独树一帜、雍容古雅的工艺品,受到世人的喜爱。因此也涌现了不少专门研究三彩烧制工艺的大师和传承人,不仅深入钻研并且努力还原着唐三彩的魅力,还极尽想象力地把这项技艺运用到一切可能的地方。
在洛阳周边,现在也有一些村落专门烧制三彩陶器,以艺术创收。这些村落里此刻窑火正红,三彩陶器在熊熊烈焰中又绽放出别样的光华。
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