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的学习新范式构建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动机,范式,个性化
  •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2

  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新范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引发高质量学习是新范式的重要目的之一。它与个人成才目标、职业倾向、学业规划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运用新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自我,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规划学习和生活,并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成长条件,可以促进新时期高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才。

  关键词:动机 范式 个性化 精准施教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学分制背景下多样化成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525)研究成果。

  2019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丰富的生源构成将倒逼教学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推动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当前,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新范式,挖掘每个个体的优势潜能,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

  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推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化成才需要”主要影响因素有4个:一是个体差异。当今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类型、性格偏好、智力结构与发展欲望各不相同,其人生目标、成才方式和途径也必然不同。这些差异是学生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二是社会需求变化。新时代新形势,产业交融发展生机盎然,新材料、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技术技能型人才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素质需要重新审视,甚至重新构建;三是个人职业理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其职业理想来确立的,也是通过人们职场上的拼搏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每名高职学生都要正确评估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树立起崇高而远大的职业理想;四是学业规划。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各不相同,应依据自己的奋斗目标、个人生活现状以及所学的专业领域,规划学业发展路线,确保获得未来发展必要的能力。

  二、基于动机激发学习需求

  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德同业异”的理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校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意义,把当下的学习与个人理想追求、国家产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确定职业理想、选择成才路径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主动从一言一行、说话、做事的过程中分析自我,从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帮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定位自我、发现自我、检验先前的判断。

  2.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新时代学生审视自我、定位自我的必备条件。思想政治课课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全面认识社会发展总趋势;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社会调查,收集一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以及大学生密切关心问题,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实情,把握时代脉搏,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心理铺垫;指导开展社区服务、“三下乡”等志愿服务和各类公益活动,以更广阔的视角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

  3.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教师要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人的疑虑;帮助学生把专业视野、工匠精神、职业伦理等内容内化于心,引发专注、勤奋、毅力、兴趣、进取心等正能量,成为学生职业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增加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认识,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理想。

  4.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

  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学校学习阶段进行筹划和安排、制定目标、设计实现目标路径、获得实现职业理想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认可每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实施个体化辅导和评价;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能够最充分发展的学业规划,以获得最大可能的成功。

  三、构建学习新范式

  构建学习新范式需要理念更新、模式创新和制度保障。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发展多样性,借助信息技术,逐步朝着一个学生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生订制一套教学方案的因材施教模式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化成才。

  1.完善基于成果的学业评价标准

  学业评价标准是衡量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业成就的准则。通过对不同个体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学习方法运用及学习潜能激发状态进行评估,一方面评价不同个体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评价同一个体不同阶段的学习活动指标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把“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积累转换等工作融入教学实际和评价标准中,把企业关心的技能、素养、品质等纳入评价范畴,运用“反木桶理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充分发展。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动机是行为之源,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指向对接需求、促进就业的总目标,指向各个学生不同的成才目标。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制订适合的专业学习计划、学习形式、学习时限和学习内容,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識;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追踪学习进程,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使学生尽快调整学习策略,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3.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术专业化,又包括教育专业化,还包括师德修养。教师要根据现在和未来的学生就业岗位,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教服务于学”的课堂革命;要不间断地深入企业行业,学习研究本领域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4.构建开放、灵活的高职学习新范式

  建立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学习新范式,围绕学生“学”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建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有效资源集中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成长环境。

  结构内容上,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保证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有就业出路;持续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不断强化学生成才需求和学习动力;加快推进内部“学分银行”建设,为学生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建设模块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企业实习实训库,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方法策略上,深化产教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师生关系,让学习变成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神圣任务,把爱和责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幅提高学习积极性投入;通过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学习文化建设,以高职办学理念为指引,建立规范的学习制度和规则,按照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终身学习的文化理念。

  陈述华 姜连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