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项目教学法,纵向思维,因材施教
  •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5

  摘 要:目前的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教学方法。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学校开启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从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执行能力、总结表达能力等多种纵向思维,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纵向思维 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参与度低呈现常态化趋势,学生上课缺勤、缺乏学习动力。目前高职教育的课堂出现了难以吸引学生的窘况。学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低和师生互动都很少, 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不好,急需寻求一种新思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学生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培养创新能力。电子技术课程承上启下,前续课程是电工基础,后续课程有电力拖动、PLC技术及应用以及变频器技术等多门课程。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产生创造性思维,成为应用型实践人才。参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培养计划进行课程改革。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仅有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急需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项目教学法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互联网+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移动课堂、微信平台等互联网模式走进课堂,打造新的教学生态网络系统,紧密联系老师和学生,网络共享资源得到更好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任课老师要求更高,对教材把握更加灵活深入,要求学生沉着细致,手脑并用,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改革实施措施及特点

  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培养方案将电子技术课程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来实施,即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音响功率放大器、三人表决器、脉冲产生电路。涵盖了模拟电子以及数字电子方面的基本电路。在“互联网+项目”中借助网络平台的丰富资源,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实际项目,实践完成之后回归理论,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强

  通过实际项目来完成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具体的工作需求联系起来。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而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产品。学生通過动手参加项目能直接认识组成电路的基本元器件、电路的测试以及产品的调试。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主动性强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于“互联网+”实施任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任务发布与解析,学生可借助网络资源分析解决问题。老师主要起监督协调的作用,在学生出现困难不能解决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学生完成项目后通过微信平台或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将“互联网+项目”有效结合。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依靠自主行为实现任务要求并实践完成项目作品。

  3.互动性强

  教学相长,学生围绕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对任务进行具体的设计、计划和实施。老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疏导问题并进行评价。这种教学互动的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老师不断地充实自身的执教能力,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

  4.创新性强

  老师发布项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完成项目要求,在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得到本组设计结果并实践完成项目,最后展示之后,不同组内进行类比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设计,或给其他小组更好的参考。

  “互联网+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以往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停留在理论方面的传统,让专业基础课不再枯燥,而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结合实践环节,通过网络检索所需知识点并加以利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讨论、论坛讨论等多种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加深对电路中元件、原理、设计思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多方面对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良好的考核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完成项目并上电测试,测试成功视为项目合格,不成功则撰写失败原因并总结经验。每组对每次项目进行总结并将成果展示,做成PP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的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和老师根据每组的展示进行评定,作为评定本组的实训项目成绩。最终将成绩在全班内进行全班内公示。

  第二,每个组内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评定,组长是本组实训情况掌握最清楚的成员之一,组长根据每个组员对任务完成度、参与度以及配合度进行评定,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组内成员信服,完成对每个成员的最终组内成绩评定。

  第三,组内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个成员对自己在本组内表现作出自评,同时根据每位成员实训项目中所作的具体工作如电子元件的识别测试、电路焊接、电路测试、PPT或FLASH后期制作等及完成效果,对其作出评价,每组内成员成绩拉开要分层次。规定优良率在60%,不允许出现全部同成绩现象,否则视为放弃本次项目成绩。将此成绩与组长所做的评定综合组内成员的成绩。

  第四,老师做最后的综合评价,根据每组所作项目的速度效果、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结合上述成绩做出最终的综合评定结果。

  将结果公示并无异议后,对最终成绩优秀的组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在实训中积极配合团队完成项目并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有重大意义。

  四、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互联网+项目”教学法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经过实践,效果较好。也存在其优缺点,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率;第二,公平公正的态度。通过公开透明的评分标准公平公正的对每位学生评定;第三,充分挖掘自己的特长。在实际项目中不同分工的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将网络、手机等影响学习的因素变为课堂上课有效地利用资源,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恶劣现象,将其有效利用起来对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有效利用手机资源能更好地完成学习。

  也有其不足之处。受学时限制,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更多的项目,只能通过开放的实验室对此进行弥补,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课下进实验室学习。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跟电气自动化的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难度更大的电路设计。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有所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孟静静 张洋 郝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