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机景气度持续提升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质量,发展,智能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3-16 18:27
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部、国家煤矿安监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国内煤炭行业持续复苏,2018年,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804亿元,同比增长5.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至1689亿元,同比增长14.8%。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负转正,实现2013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有分析认为,伴随煤炭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持续推进,煤矿机械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三阶段目标明确智能化发展方向
《指导意见》指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发展应遵循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坚持典型示范与分类推进的四项基本原则。
同时,该意见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能源技术创新方向之一。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是能源技术创新的15个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智能开采,机械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上全覆盖,重点煤矿区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50%以上,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到2030年,实现智能化开采,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顺槽集中控制,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掘进化程度达到80%以上。
平安证券认为,八部委印发《指导意见》为煤炭智能化开采指明方向,智能化开采是未来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将开辟煤炭行业的“新基建”空间。
根据平安证券测算,目前,煤炭智能化开采还处于示范阶段,适用于条件较好的工作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10-20年内或将大范围应用。其中,智能煤矿主要有控制系统和综采装备组成,控制系统投资约占综采装备的10%。按照每年增加1亿吨智能开采产能(吨产能投资800元、煤机装备占20%-30%),每年新增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和综采装备投资有望达到200亿元左右。
目前,国内存量煤矿产能约为40亿吨,在建产能10亿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现有项目的智能化改造空间较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投入,比现有综合机械化煤矿投入可能增加30%以上,但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效益。
煤炭机械景气度有望持续向好
2002年起,中国煤炭消费步入跨越式增长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由11.6亿吨增至39.7亿吨,年均增长10.79%。
2014年至2016年,受国内煤矿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及供给侧改革共同影响,国内煤矿产量持续下滑。其中,2016年,国内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滑9.4%。
2017年,伴随行业落后产能出清、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国内原煤产量达到35.2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为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
同时,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煤炭采洗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由负转正;净利润2952.69亿元,同比增长154.65%,经营业绩发生好转。
与下游煤炭行业整体向好趋势相呼应,2018年起,国内煤炭机械景气度显著回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根据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为4682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为2598亿元;到2017年,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降至2648亿元,减幅43.4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降至1471亿元,减幅43.38%。
2018年,國内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约为1689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2012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其中,头部公司投资增速明显。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神华煤炭业务资本支出实际完成额为51.3亿元,同比增长12.25%,公司计划2019年煤炭业务资本开支为60.7亿元,增加18.32亿元,同比增长35.71%。
中煤能源2018年煤炭业务资本支出实际完成额为76.15亿元,同比增长8.57%,2019年公司煤炭业务计划资本开支94.35亿元,增加18.2亿元,同比增长23.9%。
2018年,国内煤机企业50强合计营收占煤机行业总产值的75.11%,占比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累计淘汰煤机装备企业3000余家。
受益于下游行业盈利水平和需求回暖,国内上市煤矿机械公司经营数据改善明显。
根据年报数据,2017年和2018年,天地科技矿山自动化、机械化装备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2.79亿元和7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37%和23.59%;同期,三一国际矿产能源装备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和25.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11%和113.06%;创力集团煤机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和11.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8%和25.97%。此外,2018年,郑煤机液压支架及其他煤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68.28%。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天地科技预收款项账面金额达到30.46亿元,同比增长17.49%;同期,郑煤机、创力集团预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48.29%和37.89%。
信达证券认为,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煤矿逐步趋于大型化,同时头部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向高端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更为强劲。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以及煤炭行业自身“减员增效”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内生动力下,煤矿高端机械化、智能化的需求空间将明显拓展。
国信证券表示,未来大量矿井需要改造升级,煤矿智能化浪潮将带来大量煤矿智能化系统与智能化装备新增需求。
平安证券则认为,煤炭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煤矿面临人员的流失问题。由于煤矿工作艰苦,现有人员结构以40岁以上工人为主,新时代年轻人不愿接受枯燥、危险的井下作业环境,未来煤矿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同时,人员的减少可以显著提高煤矿安全,无人开采才能彻底解决安全问题。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少人化开采。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大多数煤矿面临人员无法到位、原材料无法充分供应、运输等问题,其中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既防疫情又防安全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原因,疫情因素或将成为煤炭智能化开采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王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