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选手郑玉辉:苦练七十二变 攀登技能之巅
- 来源:职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逆袭,激流勇进,笑傲喀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4-04 19:01
在2019年8月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在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上,成功打破巴西三连冠的垄断,斩获这枚极具分量的金牌。这个项目综合性很强,包括铣床、车床操作以及机电一体化模块等多项技术。从比赛时长、强度和复杂程度来看,堪称一场“技能马拉松”。
跑赢这场“马拉松”的,是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22岁小伙郑玉辉。
奋起“逆袭”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是取决于途中的坚持。”这是郑玉辉很喜欢的一句话。他的人生经历也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1997年,郑玉辉出生在广东普宁市高埔镇的一个普通农家。2012年,因中考未能考取理想的高中,郑玉辉第一次面临人生的岔路口。
那时,打工、开餐馆或是去理发店当学徒,是中考失利学生比较流行的选择,郑玉辉也来到东莞的一家电子厂打工。他并不甘心做流水线工人,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抱着“有一技之长,好找工作”的念头,报名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由于对计算机感兴趣,郑玉辉选择了数控专业。一入校,他便喜欢上这个专业,学得认真、扎实。2013年春季,学校的竞赛班进行海选,入校仅半年的他成功考中。但是由于年级最低、底子最薄、经验最少,郑玉辉刚进班时,名次垫底。
因剑指世赛,竞赛班学习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而且实行严酷的淘汰制。若还是按部就班,肯定会被淘汰。怎么办?郑玉辉明白,动手能力来不得半点虚的,自己只能奋起直追。
课余时间他也在加紧学习,放暑假大家都回家了,他留在学校继续练。有的同学说他傻,面对嘲讽,他却说:“我没有羡慕他们放假休息,而是羡慕自己,学校能让自己投入到学习之中。”
16岁的少年很快尝到了脚踏实地酿出的果实。2013年底,郑玉辉成绩上来了,成功在班级里“逆袭”。当初海选进来的200名学生,随着逐渐淘汰,只剩十几人,郑玉辉是其中之一,被分在数控铣项目。
然而,由于第一次参赛经验不足,郑玉辉在2014年广东省内选拔赛获得第三名,未能进入全国选拔赛,这意味着,在数控铣项目上广东选手已经满额。郑玉辉被分流到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与数控项目不同,这是一个综合性项目,使用的是普通铣床、车床,需手动操作,还需要掌握接线、组装、PLC编程等多种技术。
这对郑玉辉来说,等于一切从头开始。
激流勇进
尽管年纪轻轻,但郑玉辉从不任性。他明白,不喜欢、不擅长,并不是放弃的理由。面对新项目,他再一次选择迎难而上,熟能生巧!从磨刀开始,他一项项地练,哪个项目薄弱,就反复练习。
“你应该去拍一下他的脚!”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温树彬一上来就对记者说,郑玉辉非常能吃苦,训练时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脚趾拇指都已变形成了直角形状。有一次,郑玉辉骨质增生需要做手术,但刚好面临比赛,他忍一忍,克服过去了。
炎热的广州,摆满机床设备的车间,热气、噪音、碎屑、汗水搅和在一起,活脱脱一个大蒸笼。那时候,学院车间里还没装空调,只有两台风扇远远地吹着风。郑玉辉练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等湿透的衣服干了再接着练。除了吃饭睡觉,他的时间都用在车间里,把一天过成两天那么长。
2016年,19岁的郑玉辉在全国选拔赛上夺得第二名,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出战第44届世赛的席位,但娴熟的技能、处于第一梯队的成绩以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等,足以让他小有名气。有科研院所、学校和企业来跟他接洽,有的开出了不菲的年薪。
对于郑玉辉和家人来说,这已经超额完成当初报考技校时定下的“KPI”。然而,在这个有众多选择的人生岔路口,郑玉辉又选择了最苦最难的一条:继续冲击世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郑玉辉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发起冲锋。
笑傲喀山
参加过竞赛的人都知道,层层竞选的激烈、日复一日训练的苦累,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郑玉辉微信的这句签名,是他的心境,更是他技能生涯的写照。
由于世赛是盲题,即比赛前不公开题目,只有打好技术功底,才能应对各种变化。零件机加工、布线、组装,郑玉辉一遍遍重复着练习,技术点一个个攻克,经常出错的地方,他用心地拿本子记下来,时不时翻看,以防再犯。两年多来,升降台、绕线器、自动削铅笔器……他把铜、铝、铁、塑料等一件件原始材料,变成了一个个实用工具。
在教练看来,郑玉辉能有好成绩,还跟他的团队精神分不开。温树彬解释说,虽然这是一个单人参赛的项目,但由于这个项目技术点很多,如果每人都把自己遇到的技术难题拿出来分享,大家在一起练一天,能顶一个人练十天,郑玉辉就是那个乐于分享的人,“他想着别人,别人也会分享给他,这样提升得就快。”
功夫不负苦心人。郑玉辉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进军喀山的门票。
为国出战,压力陡增,但很快被更加忙碌的备战生活所覆盖。由于平时常常训练到凌晨才睡觉,来到喀山后,5个小时的时差反倒没有给郑玉辉造成多少困扰。本届世赛的题目是制作一个自动倒酒的机械手臂,大部分零件需选手自己加工调试,然后完成组装,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时限是3天半,总计不能超过22个小时。
“虽然以前没做过这样比较大型的设备,但有信心做好。”扎实的功底让郑玉辉从容不迫,一路领先。尽管最后一天遭遇突发情况,比赛临时中断,但在比赛恢复后,郑玉辉顶住压力,在最后一个模块稳定发挥,斩获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
站上最高領奖台,满足、兴奋、感恩,交织的情绪在那一刻尽情释放。从领奖台下来后,郑玉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该项目专家组组长、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副院长谢晓红,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把奖牌挂在她身上:“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感谢团队!”
回国没两天,9月2日一开学,郑玉辉便开启了角色转换,以学院教师的身份投入到紧张忙碌的训练中。他说,自己赶上了重视技能人才的好时代,今后更要继续以技能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