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创新研究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数学,语文,外语
  • 发布时间:2020-12-16 20:49

  数学、语文与外语一直是我国教育所针对的重要学科,其中语文作为三大鼎柱之一, 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小学语文学习内容相比,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局限在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这一方面,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语言、阅读、听力、语法等内容,提高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学习自主性的要求,使得学习内容不再直观,反而是朝着抽象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观念限制,变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将这些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有机应用至实际教学中,构建起引导型、趣味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引导,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内容提供宝贵经验。而初中作为小学与高中的连接桥梁,在学生学习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结果。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 如何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如今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初中生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而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性较强的科目,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较大的联系,通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更为活跃,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识字认字阶段, 而是教师通过讲述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对语言的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就目前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多以传统的教师口述方式进行客观讲解,失去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逐渐下降。

  2.1教学模式单一。

  初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对于课文的背诵要求,学生通过教师口述表达的方式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对文章掌握的程度不够,往往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非但不能理解语文的教学真谛,还会使学生失去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

  2.2课程节奏快。

  为了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老师们往往会充分利用这45分钟,将课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快速讲解,教学流程安排过于紧凑,一堂课包含了众多知识量,教师以争分夺秒的讲解方式使学生无法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消化,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师筋疲力尽,而且学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2.3课堂气氛沉闷。

  语文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通过传统授课方式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古诗文的讲解更是缺少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缺乏感情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语文的印象只有枯燥与单一,无法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讲授步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掉队现象。

  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策略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众多,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时代的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创新,增强学生对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1 以学生为主,倾听学生的声音。

  在教师眼中, 初中生的主要性格往往是懒惰与叛逆相结合,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对语文的课程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就可以完成课程学习,使学生失去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对于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要树立起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信心,可以以学生讲述为主,对学生课前自学的程度与课文理解程度进行分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默读,之后提问学生通过第一次阅读,谈谈文章中“父亲”的心理,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学生更加仔细地对文章细节观察,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相对的思想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了解课文中心思想,而且让教师看清每一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程度,帮助教师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3.2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在源动力,只有将学生内心潜在的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可以有效提高当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可以对语文学科感兴趣,教师不仅需要从自身、课堂两方面出发,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首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通过沟通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构筑起多元化课堂。多元化课堂的构建,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堂集中精神,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趣味之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学生可以学习到语文学习内容。

  3.3利用多媒体,带动课堂气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革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需要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 以学生接受方式改变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才能带动学生思想跟上教师的步伐。多媒体教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 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 进行直观的教学传播,学识通过视频能更容易接受知识的讲述方式与内容。例如《渔夫的故事》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前播放一段相关动漫视频,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与视频相结合,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学习时间、探索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有效控制,来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成绩。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肩负起课堂引导者的重要使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保证语文高效课堂的有序开展,按照 “以生为本”原则,践行教学方案,奠定学生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借助课堂教学与同学之间构筑良好的生生关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是阻碍教学方式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力量,因此只有进行观念转变,才可以实现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方法,对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赋有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