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延伸,拓展
  • 发布时间:2020-12-16 21:08

  【摘要】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等教学资源有机的组合起来,使大量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教学方式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在经过了几年的教育实践探索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学生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等教学资源有机的组合起来,使大量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教学方式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如,对“b、p、d、q的认识”是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后学习的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很容易把他们混淆了。于是我自制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每一个声母配有相应的图片和声音,例如:“b”配有“小广播”的图片,并且每一个声母结合图片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很快的记住了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单凭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或者用投影、学具操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乌鸦反哺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乌鸦的聪明,还让学生学习了乌鸦的孝顺。通过教学,不仅掌握的课本中的知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更高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客观的形、声、色,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延伸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知识。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体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我在上《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课前我拍摄了一些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学生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但他们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不能完全说出家乡的特色。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有关家乡的富有代表性的图片。增加了信息量,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的景色是很美的,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然后,让学生画下来或者写下来。从而拓展了课文知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从而达到新课标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语文教学质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