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要更加多元生动,富有更强的实践性,每位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首先考虑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初步形成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活动的实施要求
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统计汽车问题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有关汽车的常识,或者让学生知道有关交通规则,安全防范措施等。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计算,理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获取有关汽车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阶段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例如在学过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后,六年级教师便组织学生到确保安全的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思考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的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可以说观察生活,即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的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性、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
二、及时创设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发现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用笔算加减法解决“圆、角、分”时,先把学生分组,然后在教室里开了几个小型“百货店”。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牙膏、香皂、盐、文具等等,并了解到这些物品的价格。再兑换了各种面值的钱币,分发给学生,分角色创设购物情境,让一部分学生扮做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扮作顾客去买东西。要求每人调查至少三种商品的价格,然后认购两种商品,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及找回的钱数,最后每组选出两三名同学在班里做汇报。这样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付钱找钱,不仅加深了对钱的认识,而且学会了圆角分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生的危机感及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紧扣学生生活挖掘活动课程的资源
家庭与孩子的学习密切相关,结合和围绕学生的家庭开展实践活动。在班里开展一周家庭经济回顾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家中一周的经济收入,如水费、电费、通信费、交通费、伙食费、医疗费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经过调查,对家庭开支做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学生是社会的一员,而学校就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小社会,应通过这个小社会,使他们学会了解和关心我们的这个大社会。
四、注重技能训练,提高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及解决可能达到的现实问题。在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和实际测量一节课后,可以安排一次实践活动,把全班分成男女两个组,各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同学们带测量工具,测量学校的操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米尺不够长等问题,并尝试组内解决),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