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高效课堂这一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对素质教育深层次的推动,尤其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强化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我有如下收获: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了。同时,也发现部分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或偏差,现归结如下,与广大同仁商讨。
误区一:教师讲得少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事先精心准备了“导学案”。上课伊始,不做任何说明,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自学,相互讨论商量解决问题,或让学生直接上台发言展示,而教师则很少进行讲解。这些教师误认为,这样做就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达到课堂的高效。
其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得少就能达到。当然,更不能用教师的讲授时长做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为了改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一讲到底,全然不顾学生接受能力的“一言堂”现象,我们大力提倡师生互动的“启发式” 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意味教师的讲解时间就可以无限缩短,甚至只做稍微引导。《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它实质上是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尤其是作者文本之意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互相碰接和交融。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和提携,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结伴而行。所以,教师课堂上讲授时间的长短,应以此为标准,需要讲时一定讲,不需要讲时就不讲,而不是简单地强调讲授时长,淡化了师生交流,从而影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以致追求了形式而忽略了实质。
误区二:学生分组坐学习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最精髓的部分,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有不少教师都会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做从形式上能够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并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是,有部分教师却错误地认为,把学生分了组就是探究,而且认为讨论得越热闹就越能体现出高效。
其实,分组学习是合作探究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然而,分组并不是合作的唯一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前后桌围坐,或学生自由搭配,没有在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上进行合理的搭配,致使有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若要进行分组讨论,一定是要事先进行小组分配,达到合理、科学的成员搭配。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就不讨论,需要讨论的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通过讨论而实现合作、探究的目的。
如何走出误区,打造真正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我觉得应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一:准确理解高效课堂内涵,明确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以前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而言。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而不是一个固化的教学定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只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在单位时间内,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所以,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就应该看这堂课上,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语言的表达是否准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否达标等等。
对策二: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以赛促教,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学校应大力开展有关高效课堂的校本培训,并通过高效课堂观摩课、示范课的引领,帮助教师走出误区。校本培训应该围绕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深入理解高效课堂内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自如驾驭课堂进程为目的,最后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每次“赛教”活动后,都要积极进行评课,让其他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讲课者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正。这样,就让教师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磨合,使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使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施,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