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自主写作尝试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写作,作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1-06-30 16:21

  我们常规的作文教学基本都是“命题教学”,给学生一个题目,一个话题,一则材料,一个事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一篇在各方面有严格限制的作文:内容要切合题意,文体或记叙或议论,字数或七百或八百,形式或演讲稿或读后感。这种模式等于给学生套上了“镣铐”,学生被束缚住,手脚放不开,写作文时自然是“费尽心思”“冥思苦想”,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 记叙大同小异,写人似曾相识,抒情长吁短叹,议论隔靴搔痒。如此,天长日久,学生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高一学生虽然才进入高中,但他们的三观已经初步形成,有了自己的思想。然而他们的作文从小学已经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模式化、刻板化训练,因而很多人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情绪。作文中所说皆不是心中所想,多是为了讨好阅卷老师,博个好感,以期让老师多“赏”自己几分,说些违背心意的套话。如此,写作变成了曲意逢迎,委曲求全,这样费尽心思“造”出来的文章当然适得其反,写出来的都是大话、套话、空话,自然得不了高分。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让他们敢于、愿意说实话、真心话、心里话。基于此,这学期我给新高一的同学开设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的自主写作课,即写随笔。

  在本学期第一次写作课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即写随笔。当然这里所说的随笔不是文学家、艺术家的讲究章法,注重技巧的笔记小品,而是大家平常生活的随性写作,侧重一个“随”字。各方面都没有限制,主题不定,形式不定,字数不限。多则多言,少则少言。只要是自己心里想说的都可以。内容上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处景、一部剧、一件事……语体上可白话可文言。体裁上可诗歌可散文。正所谓心有所感,笔随心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大家可以任意选择,随意发挥,释放才华。所谓嬉笑怒骂皆可成文章。每周随笔本收上来之后,我只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写上自己的看法,圈点一些好词好句,从不分优良中差,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心无顾忌,大胆写出心中所想。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的期待,期待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题目、一个好想法。

  随笔虽然是随性写作,但不能放任不管,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它服务于作文。每次课前三分钟,我会按照学号,选择一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则随笔跟大家一起分享。并且将其抄录在班级习作本上,每人一页,大家可以随时翻阅,有想法是随时可以用红笔批注。其中有一名同学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了对偶像王一博的爱慕。收获了大批同道中人,旁边批注甚多。有一位批注:爱,不仅爱你帅气的脸庞,更爱你不服输的拼劲。还有一个孩子提到科比时,表达了自己对黑曼巴如滔滔江水般的怀念之情,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真是让人不忍卒读,甚至还可想见一米八的大个子潸然泪下的模样。还有一名同学,勇敢的分享了自己曾经受到校园暴力的经历,经过这次分享,她一定得到了一次成长。另有一位伪装成学渣的男学霸向自己的闺蜜坦白“我在梦中不仅背诵了语文课文,还有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令人捧腹……

  两个月之后,我把学生的随笔收集到一起,进行了统计、筛选、分类。从中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五个话题书籍读后感、影视剧评、时事评论、偶像崇拜、青春迷惘。之后作文课时,我会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确定话题,让学生进入到我的“圈套”之中。使学生感觉有话非说不可,争着说,抢着说。例如有一次我讲到了前一天看到的一则新闻:湖北宜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冒雨颤颤巍巍来交医保,因为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被工作人员拒绝,无法缴纳医保。只能坐在缴费大厅默默流泪,孤独无助。我故意用煽情的语调叙述新闻事实,还配上了图片形成视觉冲击,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顺势抛出问题:对这则新闻你怎么看?写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写完后,学生踊跃发言,有人提到了自己坐公交车的经历,有人提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其中有一个孩子提到了“给现在的老人争取更多的权益,就是给未来的自己争取更有尊严的生活” 博得了满堂彩。课后我又适当的给他们补充了时评的注意事项,并加以练习。其他几个方面我也在后来的作文练习中如法炮制,让学生们既感兴趣,又能提升技巧。

  同时,我也明白学生是感性的,但也是“功利”的。为了避免学生感觉平常的自主写作和考试脱节,考场作文分数没有提高,从而失去写作兴趣。我们在平时的周清、月考中,只要自己命题,就会出一些我们课堂上讨论过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作文题目,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非说不可,成竹在胸。平时关注的内容出现在考卷中,学生对考场作文的畏难情绪减少了很多。例如上次周清我们出的是有关何炅收礼的内容,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考完试,那句熟悉的“老师,作文咋写呀”,没有再响彻耳边。有位同学写道:公众人物,请爱惜自己的羽毛,否则有一天你的粉丝终会变成路人,甚至黑粉。真是振聋发聩!

  这次尝试收获颇多,随时翻看孩子们的随笔本,眼前浮现他们稚气未脱的面孔,简单真诚的心灵,跳脱灵动的想法,真挚诚恳的感情。虽然孩子们的文笔不如名家大作,如一轮朝阳,能穿透古今,照亮万物。但它们可以是一颗星,一粒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星光熠熠。也许今天埋下的写作的种子,最终的收获不会在高中,甚至不会在高考,但在成年后的某一时刻,会让他们光彩照人,神采飞扬。未来的某一天,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翻看自己高中时代的随笔,相信他们定会会心一笑。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一次尝试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未来我会坚持做下去,继续研究,不断完善,力求更细、更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