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游戏中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价值及支持策略探讨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积木游戏,数学学习能力,支持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3-11 10:57

  摘要: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操作获得新经验,幼儿的学习行为大多发生在游戏环节。积木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内容之一,深受幼儿喜爱。本文以几何与空间、计数与运算等数学能力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积木游戏对幼儿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价值,并对积木游戏中提高幼儿数学学习能力提出支持策略的探讨。

  刘焱(2004)认为,积木游戏活动是儿童将积木作为物质基础而开展的象征性的建构游戏活动。积木游戏活动区别于其他游戏活动的特点是“象征性”和“建构性”。[1]由于材料开放、易拆易建,幼儿可以任意组合,象征性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意愿,借由不断提高的建构技能获得认知的发展。积木游戏对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价值分析有研究者认为,数学学习能力包含基本能力,即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2]也有学者认为,学前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包含“集合与模式”、“合数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等四个方面[3]。

  本研究从数学能力中选取幼儿数概念和计数能力与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与两个维度进行价值分析。

  一、探索积木游戏的潜在价值

  1、积木游戏可促进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案例1:《花朵积木数量记录》

  跳跳和同伴搭建了一个大大的花朵形状的积木建构物,跳跳在欣赏作品的时候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我每种积木都用了多少块啊?”于是跳跳开始制作记录表。积木建构物是一个由大小不一的半圆柱体、半圆弧柱体、圆柱体拼成的总体呈花朵的造型。跳跳在记录时,按照积木的大小,从最小的开始记录。花朵呈圆形的,很容易忘记起始点,先将一个没用上的积木放在第一块开始计数的积木上,作为起始点的标记,再进行计数。在填写记录表时,跳跳先画出积木的形状,用框框圈住,再在图形旁标注数字。在纪录过程中,跳跳突然发现之前的半圆柱体积木有漏数的,立刻重新计数并修正记录。

  跳跳在进行积木游戏中,通过记录建构物所用积木的数量,根据积木大小不同进行分类。数数是幼儿早期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记录积木数量时,跳跳能做到两位数的计数,并采用记号笔点数、手口一致点数等方式强化记忆,并用记录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跳跳在搭建花朵时,积木拿取的数量会与同伴进行沟通,在摆放积木时会进行点数,对于缺少的材料跳跳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并告知同伴他所需要的数量。可以证明积木游戏可促进幼儿的计数能力,为幼儿提供计数的材料和环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学习与发展。

  2、积木游戏可促进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

  案例2:大班区域游戏《立交桥》

  轩轩在早上的游戏时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画告诉老师。轩轩先是将八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积木排成两排,作为桥面,又数了八块长方体积木,与之前的拼在一起,拼成了一块长的长方形桥面。又数出相同数量与大小的积木,与前面的桥面组成交叉。轩轩用粗的长方体积木,作为桥墩,将桥面挪至桥墩上,因一个桥墩太短桥面下滑,轩轩在积木箱里翻找,并拿着长桥墩作比较,找出合适长度的积木,成功放至完桥墩。轩轩对比着自己的画,发现桥的中间应该还有一个环岛,于是想在积木箱中找到圆形的积木,但只有弧形和半圆形的积木。轩轩将两个半圆的积木组合成了一个圆形,放在立交桥的中间,对照画后,重新用两个半弧形组成一个空心圆,作为立交桥的环岛。最后,轩轩找来了四条长的长方体,分别斜架在立交桥的四个出口,“这样车子就可以上去了”。

  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动手拼搭,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轩轩在搭建桥面时,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积木组合成了大的长方形桥面,体验相同形状的不同比例变换,在搭建环岛时,轩轩使用两个半弧形组合成一个同心圆,在操作中直观地感知不同形状之间的联系,感知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当轩轩发现桥墩短了时,能够使用正确长度的桥墩作为参照物去翻找相同形状大小的积木。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去构建几何体,通过摸、看、对比等方式感受积木的形状、长宽等,了解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积木的拆解与组合,了解几何体的内在特征。由此可见,在积木的搭建中,幼儿可直观感受几何体的边、角、面等特征,并通过实践探究不同形状的转换过程,即幼儿可通过积木游戏增强对几何形体的认知。

  二、聚焦数学能力的发展,优化积木游戏的支持策略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积木材料。幼儿的认知行为受到年龄差异的影响,不同年龄的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需要与游戏目标也不同。对于小班幼儿,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与培养幼儿的基本认知,所以教师需为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在材料大小的投放上应以小型积木为主,让幼儿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拼插,感受积木的基本特征。而大班幼儿喜欢探索、善于发现,可以投放一些低结构化且体积大的积木,让幼儿进行拆解组合,感受积木的内在特征。

  2、注重积木材料的多样性。种类丰富的积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及经验刺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积木材料以便幼儿能更好的对积木材料进行感知,促进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发挥其想象力。通过积木材料形状或数量上的改变,幼儿在搭建中使用的技巧及最后的成品也会有所改变,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此外,辅助材料的提供也可以引导幼儿的搭建行为,如前期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而后期不添加,幼儿没有现成材料满足需要时便会用积木来自行搭建。

  3、充分利用积木材料的整理环节。积木游戏结束后的材料收拾与整理环节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利用待整理的积木材料,可以加强和巩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如想要快速简便的收纳材料,需要幼儿间的分工合作,对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木块进行分类整理,涉及到集合、图形,以及量的比较。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幼儿可以讲解自己的建构作品,需要用语言描述搭建物的形状、结构和空间摆放,甚至对材料数量也会进行讲解,可以巩固幼儿对数概念、几何认知与空间认知。

  4、提高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积木具有的开放性、重塑性能使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力和形象力,自主探索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索时也有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充当材料与材料提供的支持者,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好轻松愉悦的环境,丰富多样的材料,充足的时间等,让幼儿可以充分享受游戏;充当敏锐的观察者,分析幼儿的思考过程,记录幼儿在搭建时蕴含的数学经验,适时为幼儿提供帮助和策略指导。教师能有效介入积木游戏的前提是熟悉幼儿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挖掘积木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的搭建行为进行引导性提问,加深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了解。

  三、结语

  积木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多元性、适宜性和混搭性,幼儿在积木游戏中能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获得计数能力、几何形体认知等数学能力的增长,学会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年龄特点且丰富多样的积木材料;充分利用游戏后的整理与分享时间,巩固幼儿数学概念的认识;教师还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挖掘教育契机,最终促进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焱.(2004).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32.

  [3]黄瑾,田方.(2015).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